这个可以预防癌症的“网红”,一起了解一下?

文 / 医学小咖秀
2018-06-04 10:20

周末三五好友一起小聚,饮茶听蝉,甚是惬意,席间又聊到了这一年来总是“搅动风云”的“网红”。

小A说:“前段时间看报纸,香港的HPV疫苗都炒到1万5港币了,还严重缺货,你们说,这疫苗真的能预防癌症么?”

我说:“首先你要了解这个疫苗,我们才能继续往下聊,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个叫HPV疫苗,不叫预防癌症疫苗,那为什么又说它是宫颈癌疫苗呢?我们慢慢来讲。”

小B说:“快讲快讲,板凳已搬好,虽然我了解一点点,但还是想听,哈哈。”

HPV到底是什么?

HPV又叫人类乳头瘤病毒,是一种无包膜、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种类型。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我国宫颈癌感染主要亚型为HPV16.18.31.52.58,癌前病变及正常女性中最常见的亚型为HPV58和52。

HPV疫苗是用来预防一部分HPV病毒的,而HPV高危型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容易导致宫颈癌的,所以就有人称HPV疫苗为宫颈癌疫苗。

那感染HPV是不是就一定要“凉凉”?

其实HPV感染在普通人群中非常常见,据统计75%女性在一生中某段时间都会遭受HPV毒手,而HPV病毒有100多种分型,其中大约35种型别与生殖道感染存在关联性。

不过,大部分HPV感染都是一过性的,通过机体免疫机制在一定时间内会自然消除,2年内的清除率高达90%。

高危型HPV(16、18等)持续感染才是引起宫颈癌的根本原因,随着HPV感染时间延长,增加HPV-DNA整合到人体DNA的概率,相应的癌变风险也提高。

所以,重点不是HPV和宫颈癌之间最主要的联系不是“感染”而是“持续的高危型感染”。

再讲讲HPV疫苗和宫颈癌的联系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万,占女性恶性生殖道肿瘤3/4以上,以中年女性45~55岁为主,但目前该病越趋于年轻化。发病高危因素包括HPV感染、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伴侣过多等。

正常组织到变成宫颈癌的演变需要几年,乃至数十年的,在此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二级预防宫颈癌筛查技术来阻断宫颈癌进一步发展,包括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筛查人群为有过性生活一年以上的女性。

目前针对HPV感染治疗没有特效药,随着HPV疫苗应用,其有望成为第一个人类消灭肿瘤的疫苗,专家们强推HPV疫苗作为宫颈癌一级预防措施,把HPV病毒这只魔手早早斩断,扼杀在摇篮中。所以HPV疫苗才会一度成为网红。

小A说:“所以我觉得打HPV疫苗还是很有必要啊,几千块就可以降低很大的风险,可是我在备孕,能不能打啊?”

小B说:“没有怀孕是可以打的,不过你在备孕,万一怀孕了是要停针的,我当初也想打,小咖跟我说怀孕不能打,我生完孩子,坐月子的时候爱帝宫工作人员又告诉我哺乳期最好不要打,所以我也在摩拳擦掌呢。”

我说:“小B懂挺多昂,看来爱帝宫不仅环境好,坐月子专业,工作人员对于女性保健也是十分在行的。我就再跟你们说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疫苗有关的问题吧。”

以我接触身边的人来看,他们最关心问题有如下——

1、 什么时候接种最合适——目前WHO推荐接种年龄一般是9~26岁,最佳年龄11~12岁,而针对我国国情,多数专家建议接种年龄落在初中阶段13~15岁。但是!任何年纪,无论有没有性生活,打了都比没打好!

2、 已有HPV感染,接种是否还有效——如有HPV感染了,不要灰心,因为疫苗可同时预防几种高危型HPV,一个人很少很少机会同时感染疫苗全部抑制的类型(除非运气真的很背),感染了疫苗包含一两种类型,疫苗对于剩下其他类型也有预防作用,宁可接种也不放过任何有可能致癌的类型。

3、 接种安全性和时效性——HPV疫苗属于基因重组产物,不含有病毒DNA,因此对于接种人群不具有感染性和致癌性等风险。接种中常见不良反应程度轻,如恶心、发热、疼痛等,绝大数可自行缓解。目前大数据研究,接种后保守具备10年预防功效,功效时间更长这点需要时间来考验,毕竟此疫苗出现在大众面前时间尚短。

4、 接种后还需要定期宫颈癌二级预防筛查吗——答案是需要的,因为接种疫苗后只能预防部分类型,还有部分类型无法覆盖,因此接种仍需要定期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