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蜱虫病离我们不远,也没那么可怕

文 / 江苏疾控
2018-05-26 21:03

蜱虫,隐匿在草丛、田地、森林中,静静的等待经过的寄主:老鼠、鸟、猫、狗、家禽家畜以及人类。

蜱是虫媒传染病的重要媒介,可能携带多种等病原体,人类被蜱虫叮咬或被蜱虫感染的动物咬伤,可能导致感染而引发相应传染病。如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则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下简称“发热伴”)

Jscdcwx

1

发热伴疫情国内现况

自2006年以来,我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丘陵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以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病例。

我省于2010年10月发现首例SFTS确诊病例,自2013年以来SFTS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报告64例确诊病例,约为2013-2015年确诊病例数的总和,2017年报告病例数有所减少。

2

发热伴疾病分布特征

地理分布

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季节分布

本病多发于春、夏季,高峰在5-10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人群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均较高。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

3

发热伴发病时会有哪些

状和表现?

发热伴潜伏期可能为1周~2周。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往往提示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4

发热伴诊断的重要依据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确诊需要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或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证据支持。

5

发热伴的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应当遵医嘱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

Jscdcwx

人畜被蜱虫叮咬后的处理措施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洗澡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部位。

蜱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

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可使用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然后将它拔出来,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虫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被蜱虫咬伤后,有一定几率会患上蜱虫病,因此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另外一种十分罕见的情况是蜱瘫,只有短时间内被大量蜱叮咬,蜱唾液里的毒素才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江苏疾控(微信号:jscdcwx)

供 稿:急传所虫媒组 张楠

责任编辑:时 影

美工编辑:沈益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