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难言的事实|把抗癌比作一场战斗, 患者的确倍感压力

文 / 全球医生组织北京代表处
2018-05-19 15:05

将抗击癌症比喻为一场“战斗”是否合适?从患者角度再考虑一下!最新观点认为:把癌症假定是“敌人”,把抗癌作为一场“战斗”会让患者思想上感到愧疚。一旦病情恶化,他们会感觉自己被癌症打败了……辜负了亲人的期望。

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在美国家喻户晓。他患脑瘤病重也让所有人都关注他的抗癌“战斗”。最近,白宫某官员一句不那么礼貌的玩笑“他总会死掉的”,被美国各大媒体炒作成【头条】。是政治“陷害”还是故意“诅咒”?不在此多述。

参议员麦凯恩的女儿,梅根·麦凯恩一直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麦凯恩,接受抗癌治疗。

上周,梅根在社交网站上分享了一张自己和父亲的照片,上面写着:“我的母亲说我是穿着裙子的‘约翰·麦凯恩’——是父亲最坚强的后盾。全心全意呵护着彼此一生,一直在战斗。因为我们都是麦凯恩家族的后代,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并且会把这种战斗精神传承下去。”

在谈及参议员麦凯恩癌症治疗时,女儿多次使用“战斗”一词,这也是许多癌症患者和家属最纠结和内疚的一个词句。

英国一篇题为“错失良机”的报告中,慈善机构麦克米伦癌症基金会曾提出:将癌症比喻为一场“战斗”会让患者感到内疚。一旦病情恶化,他们会感觉自己被癌症打败了,让自己最爱的人,自己的亲朋好友失望了。

上述报告发表后,各种声音反馈不一,包括著名好莱坞演员罗伯·德莱尼,他最近刚刚失去了小儿子亨利。

显然,关于“癌症”的情感描述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首选词句不尽相同。莎侬·多赫提患有乳腺癌,现在处于恢复期,她更喜欢用“癌症杀手”这个词。

但是,约翰·韦恩癌症研究中心的萨里亚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把抗癌比作是“战斗”,沿用已久。他强调使用“战斗”就意味着必须有结局:要么赢,要么输。他甚至认为所谓癌症“幸存者”一词也欠妥。试想一下,除了癌症“幸存者”,还有哪些疾病的“幸存者”? 我们不会说某人是糖尿病“幸存者”或中风“幸存者”。

著名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职业心理专家阿斯肯布伦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通常进入临终关怀阶段的患者,是最有可能使用这类“抗争”术语的人群。

她接着指出“战斗”意味着总有人需要担负责任和义务。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这类词句会让他们感觉在对抗癌症战斗过程中,他们必须有责任战胜癌症,活下来。

阿斯肯布伦纳在帮助患者如何应对被确诊癌症时,经常征求患者对他们自己使用的词句进行定义。她认为患者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儿童、青年或老年),以及家族背景和观念。

年龄较大的患者倾向于把抗击癌症作为一场战争,而年轻人越来越认为必须学会与癌症疾病共存,并且幸福快乐。

阿斯肯布伦纳建议:如果身边有亲朋好友是癌症患者,那么在用“战斗”之类的词句之前,应当倾听他们自己的观点,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癌症疾病,顺势而为之。

总之,对于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如果你所爱的人正身患癌症,我们必须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他/她,尽可能地回避一些争议性词句。归根到底,鼓励患者充满信心最重要。

自家招贤纳士

欢迎转发分享,微信平台等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sasctm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