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你以为每年体检就高枕无忧了?肿瘤的早期发现得用对方法用对人!

文 / 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8-04-19 21:08

编者按

这个周(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中国癌症死亡率高。据统计,2015年我国癌症死亡人数281万,占全球因癌症死亡人数的1/4。我国80%的癌症一被查出来就是中晚期,这是因为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被人忽略。晚期癌症的治愈率只有20%。

晚期癌症多,且治愈率低,就导致很多人谈癌色变。但实际上,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癌症的治愈率可以显著提升。

对于癌症,大家需要重新认识,主动防御。

本期特别策划专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专家沈琳,告诉你如何哪些人需要做肿瘤专科体检,如何进行早期筛查。

“普通体检项目对于癌症检查漏诊率高。”

Q1

对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而言,为什么要做肿瘤专科体检?普通健康体检能否早期发现肿瘤?

健康体检中的常规项目包括:抽血、X光、B超有一定的检查意义,但对于癌症检查,漏诊率比较高。

X光片的分辨率比较低,当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这时常常就已经到了晚期。这些检查也无法发现消化道肿瘤。

但对于有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病人,B超可以早期发现肝癌。B超检查乳腺,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

但总的来说,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对肿瘤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意义是不大的。早期发现肿瘤,需要做的应该是肿瘤专科体检。所以,对于高危人群,我们建议用更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法。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你有哪些风险?可能会患上哪种癌症?同时检查手段应该安全微创,要避免过度检查,应有合理的时间间隔。

沈琳

“肿瘤专科体检应该针对高风险人群开展。”

Q2

哪些人需要做肿瘤专科体检?

肿瘤专科体检应该针对高风险人群开展。不同的恶性肿瘤有不同的高危人群。

首先,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长期抽烟的人容易得肺癌和消化道癌症,长期饮酒的人容易得肝癌、食管癌、胃癌。

第二,有癌前疾病的人。例如,有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有肠息肉、食管增生、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的人群,也是消化道癌症的高危人群。

第三,有些癌症有家族聚集倾向,有家族史的也属于高危人群,像是胃癌、乳腺癌等。

一般来讲,肿瘤绝大部分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对于一些有遗传家族史,或者有不良生活习惯、有癌前疾病的人来说,肿瘤发生年龄会提前,需要特别警惕。

沈琳

Q3

对中国人来说,最需要警惕哪些癌症?

目前国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几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

沈琳

“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早期肺癌筛查的最佳方法。45岁以上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Q4

中国肺癌的发生率最高?请您介绍下,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早期筛查?

高危人群包括:有吸烟史者,长期被动吸烟者(大于20年,基本每天接触);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者;有COPD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目前已经成为早期肺癌筛查的最佳方法。在低剂量CT的帮助下,第一期肺癌检出率已高达80%。加上几个生物标记,检出率甚至可以到90%以上。我们提倡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低剂量CT检查。

沈琳

“70%以上的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胃镜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最早、标准、精确的胃癌筛查方式。”

Q5

我国胃癌发病历数约占全球的50%,应如何对待?

70%以上的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90%。

胃癌的人种、地域差异较明显。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吃得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

具体到大陆地区,胃癌也更“青睐”偏好高盐饮食的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或相对贫困地区的人群,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甘肃、内蒙、东北三省等地。

从年龄上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五十八九岁,但患者从几岁到90多岁都有。我碰到的最小患者年仅9岁,具体病因不详。年轻的胃癌病人往往发现时便是晚期,这与胃癌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年轻人又不太重视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警惕,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有肿瘤家族史的人;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

胃镜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最早、标准、精确的胃癌筛查方式。而用其他方式能查出的胃癌,已不是早期。CT、造影等技术,能扫描出一定直径的胃部病变,但无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因此,该做胃镜的人千万别犹豫。

与日本60%的胃癌整体治愈率相比,我国胃癌治愈率偏低。这主要是因为日本规定50岁以后要开始做首次胃镜检查,其早期患者占60%以上;而我国只有10%左右的患者发现时是早期。

沈琳

Q6

请您再介绍一下,其他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方法?

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和疾病史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有些人出现小问题就会积极主动求医,这是非常重要的。

消化道肿瘤患者大多数在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一般出现症状后再检查几乎都是中晚期了。大家如果无故出现食欲下降、吞咽困难、疲乏无力、日渐消瘦、腹痛、便血等症状,就需警惕了。每年一次的常规检查非常必要。

食管癌早期没有疼痛感。绝大多数患者是因为吞咽食物有哽咽干才来就诊,但这时很多就已经是中晚期了。食管癌在我国地域差异明显,河北、河南、山西、福建为高发省份。此外,它与不良饮食习惯、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密切相关的。早期筛查可以先做钡餐造影,看看食管有没有狭窄。

胰腺癌治疗效果不好,治疗后的生存率也非常低。对于这种癌症,预防更为重要。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都需要警惕。

结肠癌早期发现后治愈率很高。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包括: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者,便潜血阳性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饮食习惯不良者(长期脂肪餐或红肉摄入)。高危人群最好做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有慢性病的一定要积极治疗,有息肉一定要把它根除,可以减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沈琳

“近九成的肝癌与乙型肝炎密切相关。”

Q7

中国也是“肝癌大国”,请您谈下肝癌的防控?

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全球的55%。近九成的肝癌与乙型肝炎密切相关。乙肝、丙肝现患或携带者,肝硬化者,酒精或非酒精性肝病者都属于高危人群。现在我们国家对新生儿全部计划免疫,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现在我们国家15周岁以下的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明显下降,大概达到1%左右,将来会大大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肝癌早期发现主要靠检查,对于高危人群每半年要抽血,查甲胎蛋白,同时要做B超。对于一些指标异常或者发现肿物的患者建议做腹部增强CT或者核磁检查。

沈琳

“B超检查能够看清乳腺结构的变化”

Q8

乳腺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为诸多明星患病的新闻而被人所广泛知晓,乳腺癌应如何早期筛查?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月经初潮时间早、绝经年龄晚者;未婚、未育者、未哺乳者;绝经后肥胖者;长期精神压抑者;雌激素替代治疗者、长期口服避孕药者;胸部放疗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乳腺肿物或乳头溢液者;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史者。

B超检查能够看清乳腺结构的变化,适用于40岁以下的女性。40岁以上女性可以用X线检查和B超检查。

沈琳

“做巴氏涂片进行宫颈癌筛查,一年一查”

Q9

请谈谈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与性生活关系密切,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卫生差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患病率较高。

巴氏涂片、TCT检查、HPV病毒检测是早期筛查方式。近些年宫颈癌发病趋向年轻化,小于30岁的宫颈癌患者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妇女在进行第一次性生活后,最好就开始做巴氏涂片进行宫颈癌筛查,一年一查。如果三次或多次结果连续为阴性的受检者,可以减少受检次数。

沈琳

“癌症有遗传倾向性,但并不是说你携带了什么基因就一定会得癌症。”

10

基因检测可否用来防控癌症?

癌症有遗传倾向性,但并不是说你携带了什么基因就一定会得癌症。比如说,现在比价明确的研究时,乳腺癌与BRCA1和BRC2两个基因的突变关系,在美国白人女性中,如果有这样的突变,她到80岁,乳腺癌的发病率有60%到80%。大肠癌也是,遗传占了一部分的人群。散发息肉和遗传性家族息肉都是有特殊遗传易感基因的人群,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大肠癌都与遗传基因有关系。

基因检测在癌症进行精准诊断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在预防方面,不是说基因检测可以用来预防,而是说,对于某些研究证实的易感基因,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做个基因筛查,如果发现携带了这种易感基因,就要更加注意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沈琳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太胖,也不要太瘦。”

11

除了根据自身情况,做早期的癌症筛查外,生活方式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总体来说,还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来说,有这些问题需要大家注意。

不要久坐不动,要经常锻炼。要保持适当、健康的体重,不能太胖,也不要太瘦。太过肥胖容易得肠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但太瘦的话,身体抵御力弱,抗打击能力更低,一旦出现癌症生存期很短,很难治疗。

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低盐饮食,不要喝烫的饮品,能预防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肉,预防胃癌;不要总憋大便,规律排便,预防大肠癌;不要过度饮酒。

减少不安全的性行为,可以保护女性减少宫颈癌风险。

不要吸烟,少吸二手烟,预防肺癌。

熬夜不要超过12点,及时补充睡眠;控制情绪,不要总钻牛角尖,愉悦的心情也是癌细胞的“天敌”。

沈琳

“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降低癌症死亡率。”

12

最后请您再总结一下癌症的防治?

首先,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然后,做好自我评价,看看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如果是,就到医院或肿瘤专科体检中心去寻求医生的建议,制定一个个性化的体检方案,定期检查;最后,一旦检查出肿瘤,也不用过于害怕,要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总的来说,癌症不是绝症。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降低癌症死亡率。

沈琳

致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王嘉、乳腺内科宋国红、肝胆胰外科钱红纲、妇瘤科高雨农等专家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 / 徐璐

编辑 / 王景茹 徐璐

图片由专家提供或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