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研究

文 / 医学空间MedicalSpace
2018-03-02 17:22

字数2674 ·阅读需要15分钟 ·欢迎在文末留言

耿振英1,2,焦顺昌2*,王甦1

(1. 北京市中关村医院 肿瘤科,北京 100190;2. 解放军总医院 肿瘤内科,北京 100853)

作者简介:耿振英(1981-),男,河北景县人,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常见恶性实体瘤诊治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焦顺昌(1962 - ),男,河北井陉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综合治疗及免疫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86 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完全缓解15 例(17.4%);部分缓解43 例(50.0%);疾病稳定15 例(17.4%); 疾病进展13 例(15.1%);客观有效率为67.4%。平均生存期为(1.3±0.8)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67 例, 77.9%)及骨髓抑制(34 例,39.5%)。结论 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能够改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治疗

晚期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概率非常高,预后极差, 死亡率极高,多以对症治疗为主[1]。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种,目前临床研究中关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报道很多,但关于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报道相对少的多,其治疗效果也要差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进一步加强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改进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收集了86 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 年01 月至2017 年03 月收治的86 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平均年龄(53.5 土7.2) 岁,男61 例,女25 例。患者入院后均采取了病理学、影像学检查,均存在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其中有15 例患者出现了昏迷表现,19 例患者发生了恶心、呕吐,还有5 例患者出现了精神疾病表现。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症治疗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的脱水、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努力改善全身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完善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生化、心电图、胸部颅脑 CT、MRI 等。

1.2.2 化疗

对于发生昏迷的患者,一般状况改善后可进行化疗,使用小剂量EP 方案:足叶乙甙(VP-16) 80mg/ d, 1~5d,顺铂(DDP)20mg/m2,1~3d,Q3W。而对于一般状况较好无危重征象的患者,在进行脱水后可给予常规EP 方案:VP-16 100mg/d, 1~5d,DDP 25mg/m2, 1~3d,Q3W。其中对于化疗反应较好的患者可继续进行化疗,对于化疗反应差的患者可调整为单药替尼泊苷进行治疗。

1.2.3 放疗

在患者采用上述治疗措施后,对于其中治疗反应较好、病灶缩小较明显、骨髓抑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放疗继续进行治疗,放疗计划的制定采用SGSI 型全身立体定位放疗计划系统。应用 TPS3.0 版进行治疗规划。注意在放疗期间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减轻脑水肿,有时需加用地塞米松加强脱水效果。

1.3 治疗效果观察

在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均要对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头CT、MRI 等,根据提供的全面内容客观评估治疗效果。

1.4 评价指标

肺癌颅脑转移瘤评价标准:(1)完全缓解:治疗后目标病灶完全消失,出现失增强效应、瘤体囊性变。(2)部分缓解:治疗后目标病灶缩小程度超过50%。(3)疾病稳定:治疗后目标病灶缩小程度低于 50%, 或增大程度低于25%。(4)疾病进展:治疗后目标病灶增大程度超过25%,或靶区周边部位肿瘤复发, 或者出现新病灶。临床观察各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持续1 月以上为临床缓解。肺部原发肿瘤的疗效评估参考RECIST 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客观有效率= 完全缓解率+ 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疾病稳定。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86 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患者为15 例;部分缓解患者为43 例;疾病稳定患者为15 例;疾病进展13 例; 客观有效率为67.4%。所有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 (1.3 土0.8) 年。

2.2 毒副反应

86 例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发生67 例,占比77.9% ;34 例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 占比39.5%。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属肺癌中侵袭性最强的亚型,治疗效果不佳,极易复发,生存期短,对患者生命健康已造成严重威胁[2]。小细胞肺癌在临床中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具有细胞增殖迅速、复发率高、化疗敏感的临床特点,即使初诊时未发生脑转移,伴随生存期延长,脑转移发生率逐渐增加,若生存5 年以上则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因此, 对小细胞肺癌复发后治疗方式的探讨也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肿瘤转移到颅脑则说明已经进入广泛期,严重影响认知功能、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自然病程约1~3 月[3]。脑转移的病灶数量、部位与患者症状、生存期相关,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近年来随着临床科研治疗的进展,患者生存期不断提升,预后逐渐得到改善。

有文献报道,小细胞肺癌患者的60-70%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其对化疗、放疗非常敏感,但治愈率很低[4]。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化疗控制病情,而EP 化疗方案是主要方案,总有效率在40% -70%[5-6]。但对于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是否采用化疗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以往的临床经验认为,血脑屏障是化疗药物发挥疗效的重要障碍[7]。但目前的临床研究指出,脑转移发生后,患者血脑屏障已经发生破坏,放疗和脱水剂也可以增加血- 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部分药物在进入体内后能够直接穿透血脑屏障进入到脑组织中,所以,可以采用化疗模式进行脑转移治疗[8]。本试验结果显示,86 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5 例,部分缓解43 例,疾病稳定15 例; 疾病进展13 例,客观有效率为67.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发生67 例,占比77.9% ;34 例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占比39.5%。结果表明,虽然放疗、化疗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但同时会带来较大的不良反应,要针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控制。

总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严重影响生存期及生存质量,EP 方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可靠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略

来源:医学空间战略合作伙伴《智慧健康》杂志2018年第1期,转载请标明出处。

医学空间-让连接有价值

四大主版块:MS.TV,医学文献,行业资讯,医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