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汤钊猷院士谈控癌

文 / 24小时医学频道
2018-02-24 11:18

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汤钊猷院士谈控癌

汤钊猷,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外科教授,原国际癌症大会肿癌会主席。

有着“癌中之王”之称的肝癌,曾是死刑般的存在,患者多在3个月内死亡。上世纪60年代末,一位年近不惑的医生在毅然决然地踏入这一领域,在他的努力下,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此前的3%跃升到60%以上,在人类抗击肝癌史上创下“世界奇迹”,蜚声海内外。这位医生就是我国著名肿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

汤钊猷院士谈如何走上肝癌研究之路,并如何成了国际癌症大会肿癌会主席:

我最初是一名血管外科医生,上世纪60年代末,周总理号召医疗界为攻克癌症而努力,作为新中国培养的医生,理应响应国家号召,于是我年近40放弃了血管外科研究,转而投身抗癌事业。那时候,医学界对肝癌有个6字评语:“走进去,抬出来。”100个患者里只有3个能存活5年,病房里每天都有人死去。记得有个晚上,5分钟内就有两个肝癌患者死去,我用一部推车推了两具尸体。要知道,他们生前都是敬业工作的好同志啊!可是患了肝癌,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无能为力。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我和同事都在思想上产生极大矛盾,没有人愿意在肝癌病房里工作。劳累是次要的,关键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仍然无法挽救生命。但也正是这一点促使我下决心终生抗癌,因为这件事总要有人去做。

那时,我们确诊的肝癌患者大多都是晚期,来不及救治,于是我想试着早发现早诊治。恰好苏联科学家发现甲胎蛋白与肝癌有关,为了研究它们的关系,我去江苏启东肝癌高发现场做了调研,发现在某种情况下,甲胎蛋白升高到一定程度的人,后来多数能被证实为肝癌患者。但此时无法诊断出肝癌症状,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就变得很困难,因为可能开刀后什么都看不到。我们说服疑似病患进行手术时,当地的卫生院会在医院的后门停一辆车,以免疑似病患的家属闹事,让我们从后门“逃走”。

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汤钊猷院士谈控癌

这是创新所带来的必然风险,好在经过大量研究后,证明这个办法可以在病人出现症状前的6—12个月诊断出肝癌,此时的肝癌只有枣子大小,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能够超过60%,改变了过去“肝癌是不治之症”的传统概念。很荣幸的是,这个研究成果在1979年获得了美国癌症研究所“早诊早治”金牌奖,并获得1985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也由此提出“亚临床肝癌”学说。

讲到美国的这枚奖牌,我记起了一件事。在颁发这枚奖牌的前一年,阿根廷举办了四年一次的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这是世界最大的癌症大会。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10人之一,飞行34小时,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东半球到西半球,经历了季节和昼夜的颠倒,却没想到,我的论文竟被安排在最后一天的下午,而且只能讲5分钟。由此可见,当时我国的肝癌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但听完别国专家的发言后,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新东西,我又想把肝癌的研究成果介绍出去,于是不得不请求主动参与讨论,他们却以为我是日本人。

不过,这个“挤进去”的讨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发言完毕,在座的几名权威科学家纷纷邀请我一同进餐,并提议吃中国菜。我心想糟糕了,既然是吃中国菜,我又是中国人,就得我点菜,我点菜就得我付账。但那次出国,我们每人只有20美元补助,于是我赶紧找团长借了一些,最后给这些科学家每人点了一碗馄饨,他们也吃得津津有味。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国家要想让人看得起,就要有人家没有的东西,招待得好不好人家不在乎。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里子。3年后,我受邀成为国际肝癌会议的主席团成员,第一次坐到了最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台上。

也是因为在肝癌方面做了些许工作,1987年,我有幸以“为四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身份,受到了邓小平的亲切接见,14个人里面,医学界只有我一个。邓小平给我们说了三句话:“国家感谢你们,党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合影时,我站在邓小平的右边,他的左边站着一位研究原子能的科学家,我心里想,小肝癌怎么能跟原子能相比呢?

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汤钊猷院士谈控癌

汤钊猷院士谈癌症:

1癌症不是绝症

虽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非常荣幸的事,但作为医生,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荣誉,而是看到自己的病人病情有所好转。两个月前,我去昆明开会,发现一位102岁的老人,竟然是42年前在我这儿做过肝癌手术的人,我太开心了,延续他人生命,这正是我工作的全部意义所在。今年中秋节,我也收到一位东莞病人寄给我的一盒月饼,术后有12年了,身体还很不错。

除非已病入膏肓,病人和医生又采取消极的态度,或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否则,癌症不是绝症。

2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

癌症不同于传染病,后者是外敌入侵,前者是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入侵之敌,还有可能被“改造”。

癌症是身体长期内外失衡的结果。环境污染等因素是常见的外在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人体的内乱,内乱包括神经内分泌因素、代谢因素等,因此,癌症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

面对癌症不要怕:

—— 因为癌症是内乱,所以要恩威并施、消灭与改造并举;

—— 因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所以一定要综合治疗;

—— 因为癌症是慢性疾病,一定要制定持久的抗癌战略。

3对付癌症,不能求速战速决;消灭癌症,也要防止残癌狗急跳墙

得了癌症到底怎么办?很多人都认为,消灭肿瘤当然是第一位的,人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从最初的根治性切除,到放疗、化疗、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然而种种“消灭”肿瘤的方法,并没有彻底打败癌症。

战胜癌症能不能速战速决?汤钊猷认为,现代控癌战近200年,人类仍未战胜癌症,控癌是持久战。那些抱有“一刀下去”就能解决问题的心态未必正确。

消灭肿瘤的方法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手术还是放疗、化疗都有利有弊,即使是现在热门的分子靶向治疗也不例外,它可使肿瘤明显缩小,但“皮球打得越高、反跳越高”,消灭癌症之时,也要警惕残癌“狗急跳墙”。

(编者按:《生命头条》2018年2月12日的一篇文章《自然》:化疗引起的癌细胞衰老,竟然也会赋予癌细胞“干细胞”活性,使其具备更强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证实了汤教授谈的残癌狗急跳墙之说)

4面对肿瘤不能用“攻”,反而用“补”!

汤钊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印象最深的是肝癌手术切除,一台手术动辄10个小时,输血几千毫升,手术后一个月内有二三成病人死亡,五年生存率只有一成左右。

20世纪80年代,汤钊猷发现临床上大量病人是因为肿瘤太大而无法切除,从而没有治愈的希望,为此,汤教授研究把如何把肿瘤缩小后切除,这一研究实现了不能切除肝癌病人五年生存率零的突破。

他还观察到,当西医用化疗攻癌时,如果中药也用“攻”法,病人死亡更快,如果此时中药改用“补”法,化疗的疗效能够提高,病人生存期延长。

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汤钊猷院士谈控癌

汤教授以自己现身说法:我自己生了病,也没有开刀!

三十年前,汤钊猷和他的一位同事几乎同时都被查出患有胆囊结石。

十年后,那位同事的胆囊癌变了,手术之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得知此事,不少患有胆结石的同事和朋友都赶紧去做了胆结石手术,汤钊猷却坚持不开刀,如今,他体内的石头依旧与他相安无事。

汤钊猷说,他在生活习惯上和那位患上胆囊癌的同事有三点不同:“第一、我不抽烟,他抽烟;第二、我经常运动,他不爱运动;第三、我吃蔬菜比较多,他比较喜欢吃烧烤。”

除了不抽烟、不吃烧烤,每顿饭都保证一定量的蔬菜之外,汤钊猷还坚持游泳。尽管游泳的习惯从60岁才开始养成,但今年86岁的汤院士已经坚持了20多年,如今他隔天都会游上400米。

5游泳也是抗癌良方!

改造机体的方法有很多,汤院士的实践证明,适度的运动,尤其是坚持游泳特别有效。

给汤钊猷启发的,是他的病人。

三年前,汤钊猷在门诊中遇到一位红光满面的复诊病人,在翻阅他的病史后汤钊猷发现,这位病人于2001年查出患有肝癌,经过手术切除后,可第二年就出现复发。再次切除后,于2005年再度复发。无奈之下,这位病人找到汤钊猷求救,汤钊猷建议他使用干扰素,并鼓励他坚持游泳。

5年后,汤钊猷亲自为这位病人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没有发现复发。患者说,这5年来,并没有使用其他方法,就是按照汤医生的嘱咐,除了定期使用干扰素之外,每天坚持游泳20到30分钟。

这位患者在汤钊猷的众多病人中并不是个例。为了找到游泳对癌症患者有益的科学依据,汤钊猷的博士生做了对照研究,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了2015年的权威杂志上。

研究结果证明,适度游泳的肝癌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不游泳和过度游泳的患者。原因在于,适度游泳能提高体内的多巴胺,而多巴胺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同样的“处方”,汤钊猷也用在了自己的老伴身上,9年前,汤钊猷的老伴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而且淋巴结已经有转移,医生给她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最先进的靶向治疗药物。没想到,老伴的身体承受不了,副反应很大,疗程还没结束只能被迫停下来。

那段时间,见老伴整天闷在病房里,心里很苦闷,汤钊猷说:“你这样下去不行,还是跟我一起去游泳,哪怕每天游50米也好。” 今年,老伴快90岁了,通过坚持游泳,连心率不齐的老毛病也好多了。

不过汤教授还强调了一点,患了癌症,光靠适度运动是不够的,还需要首先设法消灭肿瘤的大部分,然后通过提高自身控癌能力来控制少量的残癌。这与他主张的“消灭与改造并举”方针一脉相承。

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汤钊猷院士谈控癌

6防癌要保持“两动、两通”!

汤钊猷认为,要想预防癌症,保持人体的“两动、两通”非常重要。

“两动”就是动体与动脑,除了坚持游泳之外,他近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有关抗癌的书籍。

所谓“两通”,是指“二便通”和“血脉通”。大小便通畅似属生活小事,实则对防癌也有关联,至少大便通畅与否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为了保持“二便通”,汤钊猷院士午饭和晚饭时都要有一碗青菜,还经常吃些维生素B1。

7不要寄希望于新的灵丹妙药

不要寄希望于科学家突然研发出什么灵丹妙药。美国之前声称发明了一种药物,折合人民币要300万元,打一针就能治好癌症,结果有60%的癌症患者病情复发了。况且这么贵的药,很少有家庭用得起。还是要防微杜渐,多发挥主观能动性。

防癌要点

身体方面多运动,肯定没错。美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各种原因的死亡率,不运动的最高。跑步后的死亡率很低,游泳后的死亡率最低。我很推荐游泳,适当游泳会提高多巴胺,它有助于抗癌、调节免疫功能。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我建议多买菜,挑挑拣拣、蹲下站立,总比傻乎乎地走路要好。精神方面要心胸开阔,多用脑子。饮食方面多吃蔬菜。

戒烟戒酒是重中之重。其次,现在的中青年人要注意休息,不要劳累过度,要少熬夜。另外,现在手机功能多了,很多人手机不离手。我多年前写的《现代肿瘤学》里,脑瘤还未在十大肿瘤之列,现在已经成为第九大肿瘤了。手机还是会有辐射的,不要老把手机放在耳边、头附近。

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木森的夏天

24小时医学频道不仅可以观看现场网络直播,还可以下载“24小时医学”app同步观看哦,过后还可无限看回播,足不出户掌握最新专业医学资讯。

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汤钊猷院士谈控癌

让医学更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