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的病人,关键在己不在医,癌症启示录

文 / 营养玩家
2018-02-18 18:12

本文约20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两千多年前的扁鹊,是历史级别的名医,但这样的医学宗师,却也有六不治。原文翻译过来是,傲慢不讲理一不治,轻身重财二不治,衣食不能适三不治,脏腑逆乱衰竭四不治,吃不了药打不了针的五不治,信巫不信医六不治。

《爱上自己的疾病》一书的作者,俄罗斯著名的心理治疗医师,希涅利尼科夫先生,在引用扁鹊的六不治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治不好的病人。事实上,扁鹊的六不治,确实更多的是因为人,而不是因为病。这位医生确信,只要病人对自己的疾病和健康负起责任,任何病都是可以治愈的。他认为,治愈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这个病是不治之症的观念,当外部方法无法治愈疾病时,需要深入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和祛除病因。来一起看看,他是如何从心理上,解读肿瘤和癌症的。

增生、肿瘤和囊肿

这类病大约有两种原因。一是无法忘记陈年旧怨。过去那些你放不下的东西,它们会在身体某个部位积存下来。这位医生发现,只要怨恨消失了,身体反应也会跟着消失。以子宫囊肿为例,只要一个女人完全摆脱了对男人的怨恨和愤怒,她的肿瘤会减轻和消散。第二个原因是,你强化和扩大了对世界、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厌恶。医生认为,增生,是内疚的强化和扩大。

癌症

这是多年的、隐蔽的怨愤、愤怒和报复心,这些恶毒的情绪在蚕食身体。这是与自己、与世界的强烈冲突。傲慢、负罪感、惩罚自己和别人的念头、谴责和蔑视、对别人强烈的厌恶,都会导致这种疾病。

医生为此作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正常细胞的工作机制,它首先会照顾整个机体,为维护机体正常,合理执行自己的功能,机体也同样回报它,供给这个细胞正常的营养。癌细胞怎么工作呢?它对整个机体的利益漠不关心,它只关心自己,它甚至从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在伤害机体。最后的结果是,癌细胞用自己的行为,消灭了整体也消灭了自己。

注:癌细胞的众多生理特点,至少有两个特点,跟这名医生叙述的非常接近。一是,接触抑制现象丧失。正常细胞,生长相互接触后,其运动和分裂活动都要停顿下来。细胞间相互抑制不再变大不再生长,共同形成一个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组织。癌细胞相互接触后,没有这个现象,分裂和增殖不因接触而终止,完全是各长各的,也不一起发挥什么功能。二是,癌细胞粘着性减弱。正常细胞有一种糖蛋白,与细胞外间质相连,所以正常细胞不易脱落和游离。癌细胞刚好相反,这种糖蛋白显著减少,癌细胞与细胞外间质,癌细胞与癌细胞间无明显粘着力,所以癌细胞容易侵润和转移。癌细胞彼此孤立,互相不受控制。

我们常说的癌症性格,这位医生将之称为癌症世界观,他认为,治疗癌症,首先要摆脱癌症世界观。人应该明白,不完美的不是世界,而是他们的世界观模式。具体需要做些什么呢?

医生总结了三点。

首先,应该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疾病和健康负起责任来。

其次,必须有强烈的生存愿望,最主要的是确定生活的目的,要好好想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必须摆脱意识中,那些消极的意念、情绪和性格特点,开始自我修养。

第四,不但要注意自己的思维方式,还要改变生活方式,饮食、工作和身体的活动,要将那些鲜活、光明和快乐的东西,引入到自己的生活。

干瘪瘪的理论看着费劲,还是看点案例比较有启发。医生在书中列举了很多的案例,这里摘抄两个出来:

一,这是一个癌症治愈病人的分享

医生,我完全成了另一个人,我进行了价值重估。如果比较一下我生病前和现在的情况,那简直是天差地别。过去我会因为任何一件小事发火,例如,如果我在车站等了半天而等不到无轨电车,我简直会气得发疯。现在我却会像大象一样陶然自若。我对自己、对生活、对他人的态度完全不同了。

二,这是一位乳腺癌病人的故事

一位女子结婚好几年后,终于生了个儿子。这个盼望已久的孩子,获得了所有的关爱。母亲辞去了非常棒的工作,只为了守着儿子守着家。她和丈夫的关系,一年不如一年。丈夫开始酗酒和游手好闲。有一次她在与醉酒的丈夫理论时,她的胸口被打了一拳。这了一段时间,这个部位发现了肿瘤。

医生分析,她的病,她和丈夫的不良关系,都是源于她对自己、对丈夫的态度不正确。生孩子以后,她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没有像以前一样关怀和爱护自己。她把自己和自己的世界放在了最后一位。这种自我牺牲,最后在心中积下了怨恨、不满和谴责。

关于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国学《中庸》里有非常经典的描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喜怒哀乐未之发,没有任何情绪的时候,即未与外物接触,或者与之相接的事,不足以使心起波澜,心是虚静的,不偏不倚,也就是中。中是世界的原本位置。发而中节,当你的情绪,与所发生的事情,在同一个节律上,该悲伤时悲伤,该喜悦时喜悦,没有压抑,没有克制,自然而又不过分,这就是和。和,是世界能孕育出万物的大道。若都是中,一模一样,也就不可能有万物。上文中两个案例,前面一个是典型的发而不中节,后面一个,是中本位已经错了,自然也不可能发而中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