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类海产品:性寒易伤胃,少吃为妙

文 / 孙丽红
2018-02-12 19:07

鲍鱼是海洋中的单壳软体动物,属贝壳类的;也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它位居四大海味(鲍鱼、鱼翅、海参、鱼肚)之首。中医认为鲍鱼具有滋阴补阳,止渴通淋的功效,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品。

鲍鱼:身价虽显赫,食用需控制

鲍鱼肉和其粘液中能分离出不易被蛋白酶分解的三种粘蛋白:鲍灵素I、鲍灵素Ⅱ、鲍灵素Ⅲ。药理研究证实:这三种成分,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抑杀功效。经常炖食鲍鱼或与黑白木耳、黄花菜煮食,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癌症的发生。

但鲍鱼的内脏不能轻易食用,因内脏含光感色素,食用后会增强机体对阳光的敏感性,晒太阳后可出现皮肤瘙痒和针刺感,还可发生水肿及皮肤溃疡等症状。

此外,作为传统名贵食品,鲍鱼价格昂贵,但是否名符其实,值得斟酌!

总体上以少吃此类为宜。原因有二:一、贝壳类属低等生物,在中国沿海污染严重的水域,此等生物更易被污染,而自身清理污染物能力又差;容易转移到食者体内。二、贝壳类性寒,易伤胃,且鲍鱼虽然味美,却较难被吸收,故仍以少吃为妙。

文蛤:天下第一鲜

文蛤又称海蛤、白利蛤等,乃贝壳类中的珍品。文蛤肉质鲜嫩,煮食鲜美无比。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苏州尝文蛤后,拍案叫绝,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从此,这个雅号就流传至今,闻名于世。

文蛤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它含有一种称为蛤素的糖蛋白,能刺激机体对肿瘤产生免疫功能。文蛤的提取液,对染有Moloney白血病毒的动物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对肝癌腹水型及肝癌实体瘤的抑制率可达40%-50%。杂色蛤的提取液对肉瘤的抑制率也可达30%。目前有的国家已利用文蛤制成抗癌药,用于肝癌、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

然而,作为性寒而易伤胃的贝壳类食品,仍以少吃为妙。道理已见前述。

牡蛎:传统老药

牡蛎,属牡蛎科或燕蛤科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我国沿海所产的牡蛎不仅是一味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物,还是一种防癌有实效的海鲜。

中医学中,牡蛎的肉与壳都入药,且药效广泛;是历代医生的常用中药。

据现代研究,牡蛎全体经磨碎后用无菌水提取、分离、离心等操作而制得的粗品,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药敏试验也证实,牡蛎壳和牡蛎肉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牡蛎肉中含有一种鲍灵成分,能破坏瘤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对一些瘤细胞株和动物肿瘤有细胞毒性作用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日本医学专家对十几种贝类的贝壳和软体部的热水提取物测定,发现只有牡蛎壳才能使脾脏抗体产生的数量明显提高,提示它有免疫增强作用。

近年来,临床应用牡蛎等药治疗肺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恶性淋巴瘤等均取得一定疗效,牡蛎已成为名闻遐迩的防癌抗癌食品。

然而,虽味美,却性寒而易伤胃的贝壳类食品,牡蛎仍以少吃为妙。道理不外乎二点:易被污染而伤及肝肾,性寒而易伤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