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PD-1/PD-L1免疫疗法

文 / 癌度
2017-11-02 13:03

肾癌的PD-1/PD-L1免疫疗法

什么是肾癌

肾癌,学术名称为肾细胞癌。大约有85%的肾细胞癌是腺癌,并且大多数是近端管状起源的,其余的多数是肾盂移行细胞癌。

肾腺癌还可以分为透明细胞癌和颗粒细胞癌,有时可在同一病灶同时发现这两种肿瘤细胞类型,一些研究认为肾颗粒细胞癌的预后较差,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一观点。如果肾腺癌的分化良好,则与肾腺瘤就难以区分。因此如果基于病灶大小进行诊疗和治疗就显得比较武断,因为肿瘤病灶大小并不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有时在病灶仅有0.5厘米大小时,肿瘤的转移就已经发生了。25%-3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20%-30%的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

如果仅仅是局限在肾脏或邻近的组织,是比较容易治愈的。治愈的成功率与肿瘤分期和转移的程度直接相关。即使是附近的淋巴结或血管被侵犯,仍有较大比例的患者有治愈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远端转移,则疾病的治疗就非常难了。这个阶段的治疗一般是使用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

肾癌存在某些特殊的病例,在没有进行任何治疗的时候,病灶自发地消退,但是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而是没有证据表明是完全治愈且有较长的生存获益。

肾癌的治疗

肾细胞癌的总体治疗原则是,对于未发生转移的早期,或者只是局部进展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晚期的转移性肾癌没有手术机会,应该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I期、II期、III期和IV期肾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可达92%、86%、64%和23%。

内科治疗方面,由于肾细胞癌对放疗、化疗天然不敏感,因此20世纪90年代主要使用细胞因子治疗(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但是客观反应率仅为5%-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3-5个月,且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肾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免疫疗法,总生存期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延长。

今天这篇为大家介绍下肾癌的免疫治疗药物PD-1目前的数据,PD-1抗体单药有效率不是很高,但有效的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肾癌的PD-1/PD-L1免疫疗法

O药

2015年11月,FDA批准O药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的二线治疗。该适应症获批基于III期Checknate-025研究。

肾癌的PD-1/PD-L1免疫疗法

入组之前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821名,随机分入O药组(3mg/kg、每两周一次、静脉滴注)与依维莫司组(10mg、每天一次、口服)。

结果表明, O药组OS为25个月,依维莫司组的OS为19.6个月,提高近半年总生存,降低27%的死亡风险。O药组ORR为25%,依维莫司组仅5%。安全性方面,PD-1组的3/4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仅为依维莫司组的1/2。

未获批方案简述

文中所述的未获批方案一般指II期、III期取得阳性结果的临床试验。IMmotion150研究是一项在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中T药单药或T药联合贝伐单抗对比舒尼替尼的II期研究。

肾癌的PD-1/PD-L1免疫疗法

入组305名患者,随机接受三组治疗,分别为T药(1200mg每3周一次)+贝伐单抗(15mg/kg每3周一次)、T药单药(1200mg每3周一次)、舒尼替尼单药(50mg每天口服吃4周停2周)。后两组进展后允许与第一组交叉。

结果表明,不区分PD-L1表达状态,T药单药和T药联合贝伐在一线并不比舒尼替尼强。但是,在PD-L1阳性人群中,联合组与舒尼替尼比较,PFS增加了7个月(14.7月vs7.8月),联合组的PFS几乎是舒尼替尼的2倍;联合组ORR达到了46%;安全性差不多。目前一项国际III期研究正在进行(IMmotion151)。

目前PD-1/PD-L1抑制剂与Tki或者贝伐的联合试验正在进行。由于疗效和安全性最为平衡,Tki中阿西替尼很抢手,吸引了众多免疫药物与之联合。

肾癌是泌尿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但是靶向药物倒是批准了不少,加上获批的PD-1抑制剂纳武单抗,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