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健康生存50年 八旬老人回院“探亲”

文 / 看看新闻
2017-11-02 00:17
肝癌术后健康生存50年 八旬老人回院“探亲”

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副主任孙惠川教授等医务人员来到门诊探望,并与马曾辰教授一起为施奶奶进行了常规的检查和随访。令施奶奶感到意外的是,医生们还给她送了一大束鲜花为她庆生。

“回想50年前我看病的经历,感觉一切像是命运的安排。”施奶奶回忆道,“前一家医院说我是慢性胆囊炎,我听了很开心,一出医院还买了很多玩具给孩子们玩。但我就是觉得不放心,我想一定要去中山医院再请医生看一下。”

肝癌术后健康生存50年 八旬老人回院“探亲”

施奶奶36岁(1967年)时,无意中摸到剑突下鸡蛋大肿块,经A型超声波检查,考虑肝脏肿瘤,收入上海中山医院外科。1967年11月上旬,冯有贤、吴光汉、张轶斌教授为其手术。开腹后,见肿瘤位于肝脏左叶,直径3cm左右,肉眼所见似恶性肿瘤, 当即进行了左半肝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病理报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患者手术后很快恢复,且在修养一段时间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1989年)。术后先在中山医院肝外科汤钊猷院士处一直随访,未用任何特殊治疗,但情况良好。随访至2009年9月,患者各项肿瘤指标属正常范围。彩超和C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

肝癌术后健康生存50年 八旬老人回院“探亲”

施奶奶从2008年起转到肝外科马曾辰教授这里进行随访。“患者手术效果之好除得益于肿瘤的早期切除治疗外,也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定期复查有关。患者的个性特点是心地善良、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生活上的安排是起居有规律,饮食合理不忌口,坚持外出适量活动和自理家务。对待疾病是抱‘既来之,则安之’和‘自古人生谁无死,留下笑容照人间’的平和心态。”马教授总结了施奶奶的健康生活之道。肝外科门诊的患者们听了施奶奶的故事,都竖起大拇指为她和中山医院点赞。

除了肝癌术后健康生存50年的患者,中山医院肝外科还有一位术后健康生存42年,今年102岁的老寿星。这位患者1975年进行了大肝癌的切除,肝肿瘤达12cm,1979年又进行了肝癌肺转移的手术切除,肝肿瘤5cm。通过10种疗法的综合序贯应用成功生存至今。据周俭教授介绍,中山医院肝癌术后健康生存超过10年以上的患者已超1000例。

肝癌术后健康生存50年 八旬老人回院“探亲”

挂靠于中山医院的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是我国最主要的两个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积累了数万例的肝癌手术临床经验,小肝癌外科治疗5年生存率达60%,是国内率先开展肝移植的机构之一,屡创先例,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总体五年生存率达85%,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汤钊猷院士在85岁生日时,写了一些寄语笺,共三句话——“需求出发,中国特色,和谐包容。”他说:“这几句话算是上海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临床研究和工作的‘精气神’。攻克肝癌任重道远。我寄希望于年轻学者。”

“我们肝癌研究所在国内国际上已有相当知名度,主要是老一辈专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樊嘉教授正带领着整个团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怎么把临床工作进一步推进,把科研工作更加深入,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山人要做的工作。”樊嘉教授说道。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霍云 通讯员:冯颖 编辑:范饱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