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怎么办?温病名医吴鞠通:如果是湿热所致,这个配方管用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20-02-07 16:33

《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平常生活中,使人感受湿邪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居处湿地,或顶风冒雨,或气候偏于雨湿等,许多人感邪之后不引起重视,迁延日久,湿邪从肌表进入经络、关节,便会出现肢体关节重浊、肿胀,活动不方便,甚至出现局部关节疼痛、发红的症状,这种情况怎么办?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吴鞠通创立的一个配方,就主治这种“湿痹”。那什么是湿痹呢?《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中介绍到:“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而吴鞠通创制的这个方剂所治之证与单纯由湿邪导致的痹症又有所不同,本方适用于感受湿邪日久化热的情况,湿邪聚集,湿聚而热生,而湿热郁于经络,则会出现寒战热盛的症状;湿邪流注关节,则会出现关节烦疼,活动不利;面色黄滞为湿郁之象;小便短赤为热盛之征;舌红,苔黄腻或灰滞都是湿热俱盛的征象。那么,这个配方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宣痹汤。《温病条辨》中名为“宣痹汤”的方剂其实共有两首,上焦篇另有一个“宣痹汤”,由枇杷叶、郁金、射干、白通草、香豆豉组成,由于出自上焦篇的缘故,后世多称之为“上焦宣痹汤”,用于治疗湿温在表,气分出现痹郁而导致的呃逆、咳嗽,与上方名虽同,而组成、功效、主治迥别,切不可混淆。今天我们要讲的宣痹汤的具体药物组成为:防己、薏苡仁、杏仁、滑石各五钱,连翘、山栀、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各三钱。具体用法是用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是:这些药用水1.6L,煮取600mL,分3次温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赤小豆,是五谷中的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而不是药铺中赤皮蒂黑肉黄的赤小豆,别弄错了。湿热之邪,痹阻经络,治疗之法当以清利湿热,宣通经络为宜。本方以防己为君,防己味辛、苦,性平温,清热利湿,通络止痛,《雷公炮制药性解》谓其“入十二经,尤善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疗中风手脚挛急”,“为阳中之阴,于经络无所不入,十二经真有湿热壅塞,及膀胱积热,此诚要药,无可代者”,善祛经络之湿,对于湿热郁于经络有良好的疗效。“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配伍杏仁开宣肺气、通调水道,助水湿下行,是为臣药;滑石利湿清热,赤小豆、薏苡仁淡渗利湿,薏苡仁清热利湿行痹,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二者协助防己通络止痛,引湿热从小便解,使湿行热去,共为臣药。蚕沙是家蚕的干燥粪便,可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半夏苦温燥湿化浊,二者制湿于中;连翘、山栀子清热解毒泻火,共助君药解骨节热炽烦痛,共为佐药。全方上下,通络、除湿、清热具备,配伍周密、妥当,共奏清热利湿、宣痹止痛之效。本方是治疗湿热痹证的常用方,使用时以骨节烦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之证,只要辨证正确,是可以辨证使用的。这个方剂的临床运用中,也要根据兼证进行加减化裁,比如局部焮红,可以加牡丹皮、地骨皮;若见高热,可以加金银花、黄连;如果疼痛明显,可以加重防己的用量,再加适量的甘草;如果病位在上肢,可加桑枝、姜黄;如果病位在下肢,可以加牛膝、黄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若为风寒湿痹证,就不适合用本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