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药物可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

文 / 类风湿论坛
2019-03-16 21:24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一般起效缓慢,对疼痛的缓解作用较差,但这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持久,可减缓关节的侵蚀、破坏以及由此而致的功能丧失。有学者认为:根据这些药物起效均较慢这一特点,可将该类药物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以往将其和免疫调节药物称为二线药物,病人称之为能治“本”的药。

以前认为在应用一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半年后,病情仍然不能控制,再逐渐用二线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和三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二线药物、三线药物的许多不良反应,但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在最初2年间进展很明显,50%关节骨破坏都在这期间出现,因此近年来治疗该病时采用了更为积极的方案,一开始就采用2种或3种一线、二线、三线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变病情药物,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有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吡啶及抗疟药等,它们具有以下些共同点:服药以后,症状不能立即减轻,一般要在几周或几个月后,病情才见好转;持续服药时,可部分或全部控制疾病的症状,同时关节和其他组织的损害也大半停止;在停药以后的不同时间,症状又会复发;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还不太了解。

200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了非生物和生物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非生物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即指上述的金制剂、柳氮磺吡啶等药物;生物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指新型的生物制剂,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英夫利西单抗等。

如果你有更多的问题想了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类风湿120论坛)观看更多的文章哦!

文章来源:类风湿120论坛(www.leifengshi1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