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北京哮喘患者3/4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

文 / 健康之光芒
2020-10-12 02:10

近日,变态反应专业权威期刊《Allergy》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永昌教授带领的慢性气道疾病研究团队通讯论文(Asthma control, self-management and healthcare acces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Beijing),报道了北京地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自我管理和就医情况,为有关学术团体制订疫情期间哮喘管理指南提供了研究证据。

孙永昌教授

常春

研究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哮喘病例数据库中随机选择286名患者进行电话访谈,其中108名患者拒绝接受访谈或未完成访谈,因此未纳入数据分析。对于完成电话问卷调查的178名患者,收集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和相关临床数据,包括新冠肺炎流行之前和流行期间(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4月25日)的哮喘控制状况、急性发作、自我管理、就医和药物治疗等资料。

178名患者中,女性100例(56.2%),男性78例(43.8%),平均年龄49.74±17.06岁,中位病程4.00年 (0.5~62年)。绝大多数患者(159例,89.3%)拥有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

调查发现,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大多数患者(74.2%)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18.0%的患者感觉症状有所改善,7.9%的患者自觉病情恶化。全部患者的平均ACT评分为22.76 ± 3.06。根据GINA的ACT评分标准,哮喘症状完全控制的比例达89.3%,而6.2%为部分控制,4.5%为控制差。疫情期间,24.7%的患者曾因哮喘就医,其中14.9%(11/74)是由于哮喘的急性发作加重,85.1%(63/74)是获得定期处方哮喘药物。仅少数(3.4%,6/178)患者曾进行在线咨询。

值得关注的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间,25.6%(45/176)的患者出现哮喘急性发作,但多数(75.6%,34/45)并没有到医院就诊,其中67.6%(23/34)的患者认为自己可以自行用药控制病情进展而未去医院,32.4%(11/34)的患者因担心医院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而未就医。由于哮喘急性加重就诊的11名患者中,2例急诊就诊(18.2%),9例(81.8%)门诊就诊。

关于哮喘自我管理和药物治疗情况,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有部分患者(13.5%,24/178)曾担心维持治疗药物不够用,有的(45.8%,11/24)因此而减少了用药次数或剂量;减少用药后,27.3%(3/11)的患者自觉病情控制变差。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哮喘患者达到病情控制的比例高于中国的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结果(28.7%的患者达到了哮喘完全控制,北京地区的比例为31.4%)。作者推测较高的病情控制水平可能与隔离措施、公共卫生以及戴口罩有关,因为这些措施有可能减少过敏原和病毒暴露。但在调查的病例中,近1/4发生了哮喘急性发作,这一比例高于早期研究中的结果。推测可能的原因包括药物依从性较差(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未继续维持药物治疗)、担心药物储备不足而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新冠肺炎流行的时间(春季花粉较多)。虽然被调查的患者急性发作的频率较高,但就诊率较低;一方面是担心医院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多数患者可通过自我管理(调整药物或剂量)而控制急性症状。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作者建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加强患者教育,继续维持长期治疗方案,并争取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在采取“社会距离”等管控措施期间,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可适当增加哮喘控制药物处方量(例如每次处方2-3个月的药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不同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远程医疗/咨询或医院就诊。

(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永昌)

(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琳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法吾)

编辑:昕亚

审核:蔡增蕊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图片作者,您好,医师报已为您准备好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