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才十八岁,颈椎快八十了

文 / 杜绍斐
2020-02-14 01:20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周刊 ,作者00

新周刊

《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由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推出过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专题报道,是中国期刊市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享有"话题策源地"的美誉。


本文转载自 | 新周刊

ID | new-weekly

作者 | 00

再不「左边右边摇摇头」,颈椎病就要跳Disco。/unsplash

颈椎问题会引起肩颈疼痛、头晕恶心,除了让人变丑之外,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你曾经说,想和床永不分离。但仅仅躺了半个月后,就明白了任何相处都不容易。

你不容易,你的颈椎更不容易。

这个春节,疫情不断刺痛着每个人的心。为了不聚集在电影院添乱,「囧妈」第一次尝试了免费互联网首播。截至1月27日零时,在各大平台的播放量超过6亿,观看人次达1.8亿。

盲猜一下,这1.8亿人次观看的时候都是什么姿势?是不是包括但不限于躺着、趴着、侧卧、歪着、靠着?你的颈椎告诉我:是。

这周,远程上班开始了,你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最期待的上班模式:在床上办公。不是这个姿势不美,只是你日渐僵化的脖子再也承受不了了。

下班后正好看到「想见你」更新,剧荒的你马上把自己换了个面歪着,戳了戳播放键。

没有哪个年龄段的少女能逃过许光汉的狙击。/「想见你」

你昏昏欲睡的脑子下班了,玩命码字的手下班了,大多器官都下班了,但是颈椎还在坚守。颈椎太惨了。

好像全中国年轻的颈椎都过着这样的日子。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将颈椎病列为劳动者个人应预防的疾病后,#颈椎病或将纳入法定职业病#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发了4.1亿的讨论。

曾经,颈椎病是众所周知的中老年常见病,但现在,有多少20来岁的年轻人每天拖着仿佛豆腐渣工程的脖子。

颈椎问题会引起肩颈疼痛、头晕恶心,除了让人变丑之外,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颈椎问题不能小看。/图虫创意

进化漏洞,让颈椎病伴你同行

颈椎,指颈椎骨。头以下、胸椎以上,一共有7块。

颈椎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前凸的生理弯曲。颈椎不仅包括椎骨和韧带,还有神经、血管等,让你的脖子能灵活运转。

颈椎可能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之一,却承担着支撑头部的重任。脑袋看上去不大,重量也已达4-5公斤,占成年人体重的7.7%。

图中红色部分为人体颈椎的7块骨头。/Anatomography

但这只是正常姿势下颈椎的承重,现实生活中,谁都免不了一边看手机一边做任何事。

当低头角度达到30度的时候,颈椎承重会达到18公斤左右,当低头角度达到60度的时候,颈椎的承重就会高达27公斤左右。

一件行李也不过23公斤,拖着走都觉得费劲,别说时时刻刻把它顶在头上了。长此以往,颈椎病就要赖上你了。

这样的颈椎设计是不是未免有点不科学?或许真的是这样,颈椎可能是我们尚未完善的直立进化漏洞。

人类直立行走的历史只有500万年,但身体结构却发生了不少关键调整。比如包括颈椎在内的四个脊柱的生理弯曲,还有足弓、跟腱等。

500万年听着很长,但和从寒武纪起5亿年的脊椎动物进化史比,只占其中百分之一。

跟我们熟悉的鸟类比一下就知道了。作为恐龙的后裔,它们直立生活的本事已经非常完美。看看鸡,蹲下起立的过程都平稳优雅;再看鸵鸟,无论怎么跑,头部运动始终是一条直线。但是人呢?

你我的颈椎已经赶不上进化的进程了。我们一边很勉强地使用着颈椎,一边又不知不觉地损耗它。

在德国纪录片「我们如何生活」中,托马斯・穆勒代表普通的现代德国人,和生活于工业化时期(200年前)及石器时代中期(8500年前)的两位祖先比较了骨骼的健康情况。

纪录片「Deutschland - Wie Wir Leben」截图

结果显示,石器时代的骨骼健壮紧实,是合理运动休息的体现;工业化时期的骨骼已经出现了脊柱边缘的不对称,可能是工业劳动中经常使用身体一侧所致;而一直觉得比两位祖先过得健康的托马斯则肌肉酸痛,腰围更宽,有严重的肩背痛和颈椎问题。

相似的生活给了我们和托马斯差不多的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就位列第二,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全球有颈椎病的患者更是达到了9亿以上。

在中国,据「长江日报」数据显示,颈椎病患者约有2亿,发病率约为17.3%。每年用于颈椎病治疗的费用就高达5亿多元人民币。

没有一个年轻的颈椎还是完好的

就在上个世纪,颈椎病还是不容置疑的老年病。

1930年,Puschel发现50岁以后髓核的含水量减少,产生退行性变;

1940年,Stookey的研究表明颈椎间盘病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岁;

1954年,Pallis Jones和Spillane强调颈椎病是老年常见病,65岁以上老人中75%有典型放射学改变。

但近年来颈椎病的年龄分布陡然变化,年轻化趋势无可阻挡。

「长江日报」报道的一项针对国内2000例颈椎病患者的调研显示,30岁以下患者比30-50岁的患者人数高出了22%。最近20年来,颈椎病的高发年龄也一路从55岁跌至39岁。

颈椎病,正在拖垮年轻人。/pexels

调查数据看着吓人却又让人觉得可信,因为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年前,Olivia就把自己的好不容易请出来的年假用在去医院看颈椎上。

那天早上起来,她就觉得头晕恶心,以为是低血糖,结果去了医院,造影显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大概率就是长时间低头的习惯导致的。

多年前的老梗说白领是「白骨精」,现在看来还是很精准,办公室里咔咔作响的骨头声,听上去怎么样也有几百岁了。

备受其扰又很难改变工作方式的久坐族和低头族们,深深忧虑着自己的颈椎健康。智联招聘的「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表明,67.9的%白领最担心的就是颈椎问题。

我只想问:颈椎病算不算工伤?/unsplash

一项研究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1010位白领的调研证明了这种担忧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中符合颈椎病诊断的人数高达342例,占33.9%。

其中每天伏案工作超过4小时员工的得病率明显高于伏案4小时以内的员工;不运动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每周运动的员工。

这项调研还揭示了很多不被重视的颈椎症状,这些症状很可能就是颈椎病的预警和表现。

颈部疼痛或麻木的人数占所有被试的54%,眩晕(28.2%)、上肢疼痛或麻木(16.5%)、颤抖(3.3%)甚至肢体瘫痪(0.4%)等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数据也足以令人瞠目。

「白领人群颈椎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这些病症真的很难避免,因为现代职业好像都是颈椎病的高发职业。

IT行业的颈椎病患是最多的,占所有患者的44.1%(包括电子商务、文案和平面设计等)。流水作业人员以15.9%位居第二,再次是驾驶员15.4%、教师12.3%和财务人员9.4%。

怪不得都说程序员的学习进阶之路是从「X语言入门」到「X语言高阶编程」,从「X语言的科学与艺术」到「编程之美」,最后是从「编程之禅」到「颈椎病康复指南」。

颈椎病是怎么纠缠上你的

大多数年轻的颈椎问题平时都不觉得是问题,大家把这叫做慢性劳损。

现代化以后,不良工作生活习惯要为此背一大部分锅。

有一台湾35岁男子因长期每天躺在床上玩3小时以上手机,颈椎退化如70岁。造成了颈椎椎体变形和明显骨刺。

只要一放假,饮食起居全在床上解决。/unsplash

不要以为这只是社会新闻上的极端案例,你敢说自己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比他短吗?

QuestMobile2018年6月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天约花5小时在看手机上,较过去两年增长了66.7%。

为了讽刺这种无节制的现代生活习惯,漫画家常把未来的人类画成拥有更小的大脑,更少的牙齿,更弯颈椎的「怪物」。可怕就可怕在讽刺漫画突然写实。

BBC去年就报道了澳洲学者David Shahar的研究,他发现在16-30岁的年轻人里,有四分之一的头骨后都长了一块骨头,而且越长越长。他认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年轻人长期低头玩手机,后颈部压力过大所致。

另一个不常被注意到的颈椎病诱因是:不当睡姿。

对于996的社畜来说,能有午间小憩已经可贵,当然要趴上一会。但这种颈部没有依托的睡姿,伴随着很大风险。

媒体曾报道一位哈尔滨的张女士因为每日都要趴着眯一小时,一日手腕竟提不起来了,才发现是颈椎问题导致的手桡神经受损,已需要手术治疗。

以后再也不敢趴在办公桌上午睡。/unsplash

出生起就自动掌握的夜间睡姿更是大多数人的盲区。

我们一天中约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觉,且熟睡中颈部处于放松状态。一旦枕头的高低软硬不适当,睡眠中颈椎承受的压力过大,就会使某一部分的颈椎屈曲过度。

调查中却发现,有一半以上大学生枕头的高度都不符合要求。只有长度比肩宽长15厘米左右,高度在躺下后约一拳高的枕头,才是你的明智之选。

此外,缺乏或者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这些问题,也没有因为说得多了就放过我们。

2019年阿里钉钉发布的「职场运动白皮书」显示,有四成的职场人士完全不运动。而深受颈椎问题困扰的职场人也有41%左右。

不要问为什么颈椎病疯狂年轻化,看看这份白皮书,90后的运动量早已经被60后甩在身后,再加上夏季贪凉,冬天不保暖,熬夜失眠,慢性咽炎(有研究显示咽喉炎与颈椎病相关),弱小无助的颈椎早就承受不起了。

上班族被工作牵绊,没有时间锻炼。/pexels

年轻化极端案例也不在少数。还记得小时候嚷着脖子疼腰疼的时候,你的老父亲就会来一句,小孩子哪有腰啊。

但幼儿的颈椎脊椎问题早不是孤例了。有9岁患者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伴有左侧间盘脱出,其劳损程度相当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河北省的8岁案例、湖南省的2岁案例、宁夏2岁半案例,数字越来越小,但危机却越变越大。

佛系青年颈椎自救的进阶之路

曾几何时,年轻人的周末逃不出吃饭唱歌电影一条龙。我现在很怀念那个单纯的年代。

当阿姨叔叔们都去跳广场舞之后,理疗店里一排排躺着的就都是年轻人了。一批批僵硬的颈椎排队等着容光焕发。

既然健身房的年卡迟早都要变成按摩店的会员卡,不如赶在中年危机之前提前预习一下中年生活。

当代年轻人,在推拿店里预习中年危机。/图虫创意

推拿店不仅成了打卡胜地,年轻人们还因此收获了最懂他们的人。

有网友表示,正骨李师傅才是最懂他的人,早早下班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颈椎徜徉在李师傅「按、摸、拉、捏、揉、拽」的手艺里。听说他已经建议老板下次团建也一起去按摩了。

当推拿成为年轻人新的玛咖,经常去理疗店又有些消费不起,表面上光鲜亮丽的年轻人就开始在某宝上寻找「变态」护颈神器。

我们印象中的护颈用品可能还停留在七大姑的竹枕品相怎么样,八大姨的中药枕是荞麦的还是决明子的史前阶段。

资深体验官网友@阑珊那人2009经过多种护颈枕头的对比,都闹不清究竟是哪个起了作用了。

这些传统疗法并非适宜所有人,比如竹枕的材料太过僵硬,外形与颈椎不服帖,可能会加重颈椎脱位;而用中药枕头,因其颗粒状的填充容易受压变形,效果也很有限。

不少网友开始寻求更硬核的设备,牵引器、牵引床都整上一套。

确实不少医院会用牵引的方式缓解颈椎问题,但自己操作,一旦牵引力度太强就很容易拉伤。不少人没去医院看颈椎反而因为自己牵引不当而不得不去找医生报到。

花这么多冤枉钱,还不如买一张瑜伽垫。/unsplash

如今越来越多妖魔鬼怪的护颈神器层出不迭,恒温热敷、低频脉冲、会唱歌的、U型设计的一头延长到可以架着手机的,各式各款赶着趟来「拯救」你的脖子。

直到人体工程学的概念进入了这些时髦人士的视野,护颈产业立即变得科学迷人、有理有据了起来。

听说人体工程学由六门分支学科组成,包括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工程心理学等。

不像大多数网购的亲们,购买人体工程学相关商品的顾客随口都是肘高、膝腘高度、垂直手握高度等闹不明白的高端用词。

为了保护颈椎,一个合格人体工程学学者的办公室里,四代U型枕、可升级折叠支架、脚踏、百变午睡神器都是标配,只有从对随处鼠标、人体工学键盘、电脑座舱沙发一体电竞椅的选择中,才能看出你的段位。

遇事不决,花钱解决。/图虫创意

一种信念在颈椎病患者中传染:只要花了钱,我的颈椎就会好一点。因为这种心态,基础款的颈椎增生药膏销量超过10w+,随意一款家用颈椎按摩器也有3.5万人收货,而价值6万多元的豪华人体工学椅也有不少人买单。

但是不管钱花多花少,买到的也只是安心或者高人一等的安心。想靠钱开外挂治疗颈椎病,只能是死路一条。

还是多听妈妈的话,注意颈椎健康,减少慢性劳损,多锻炼多防护吧。毕竟所有回归健康的路都必将是漫漫长路。

参考资料:

[1]赵定麟.(2001).现代颈椎病学.

[2]王越敏,刘申,朱毅,&王耀. (2010). 白领人群颈椎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 1(4), 114-115.

[3]「2019职场运动白皮书」阿里钉钉2019

[4]「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智联招聘2019

[5]「颈椎病,正在拖垮年轻人」澎湃新闻2019

[6]「当代年轻人是如何在按摩店预习中年危机的?」跳海大院2019

[7]「中国年轻人颈椎患病率已超中年人」长江日报2016

[8]「颈椎病的历史及认识过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2

[9]「这届年轻人连骨头都酥了」网易上流2019

[10]「有些人活着,颈椎却已经死了」较高端人类2019

[11]「德国:我们如何生活Deutschland - Wie wir leben」2013

[12]「颈椎病是不是直立动物进化的漏洞?」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