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时,如何远离“气象病”

文 / 沧州身边事
2019-09-05 18:17

经历了苦夏的煎熬,天高云淡的金秋款款而来。天气虽然凉爽许多,但一些潜伏的疾病也悄然而至——早晚温差大,流感来袭;气候干燥,过敏闹情绪;燥热上火,胃溃疡、口腔溃疡频发;凉风乍起,浑身发紧,腰椎、颈椎“秋后算账”;……在这多事之秋里,“气象病”正渐渐靠近你。

面对变幻莫测的时节,人们如何安然度过,专家带你搭乘健康“直通车”。

诊脉:感冒、发烧缠身

药方:规律生活,适当运动

眼下,时节虽好,却恰逢多事之秋,早晚温差变大,气候干燥,正处于感冒的高发季,尤其是老人、孩子以及体质较弱者易中招。因此,耐寒锻炼要从初秋开始。

入秋以来,王强家人接连病倒。先是6岁的儿子高烧、咳嗽,到医院检查为肺炎,输了一周的液后,孩子刚刚好转,王强又患上感冒,嗓子红肿得说不出话。紧接着,妻子开始发烧,浑身酸痛。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市区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外,患者挤满了楼道。“孩子高烧咳嗽已经有几天了,开始时在家吃药,也不见好转,赶紧抱过来看看。”一位正在陪孩子就诊的妈妈说。

“季节交替,天气变化明显,流感、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张丽说,其中,以抵抗力较低的老人、孩子及体弱者居多。

“要规律生活,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以抵御日渐寒冷的天气。”张丽表示,早晚温差大,根据天气的变化要及时增减衣物,多吃蔬菜、水果,滋阴润燥。如果是普通感冒,注意休息,多饮水,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地。

一旦患上流感,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用生姜、红糖、葱白熬水服用,对治疗有一定作用。症状较重的患者则应及时到医院治疗。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解热镇痛和抗病毒等对症治疗。高烧患者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对某些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患上流感后,除给予抗病毒治疗外,还应预防性地给予抗菌治疗。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应格外注意防凉保暖,特别要注意颈部的保暖。

诊脉:过敏反复发作

药方:远离过敏原,提高免疫力

由夏入秋,时令刚刚转换,各种过敏症状就准时报到。皮肤发痒、疼痛、起皮;一觉醒来,打喷嚏、流鼻涕,过敏性鼻炎又开始新一轮作祟。令人难以定位的过敏原,该如何安稳地跨过呢?专家表示,远离过敏原,提高免疫力。

“这两天胳膊上、腿上被蚊子叮一片包,时不时地钻心地痒。”张佳抱怨说,前天晚上,他到公园健身,恰巧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树林旁多聊了一会儿,却不想露着的腿和胳膊被叮了十几个疙瘩。有几个疙瘩挠破了,竟然开始破溃。

张佳又是过敏体质,现在气候干燥,她的脸上皮肤起皮、发痒,洗完脸涂抹润肤水时,脸颊感觉蛰得疼。“这阵的皮肤又干又痒又疼,太难受了。”张佳无奈地说。

和张佳一样饱受过敏折磨的陈青虽然皮肤无碍,可过敏性鼻炎又犯了。打喷嚏、流鼻涕,这几天眼睛都酸得睁不开。药店里买的药吃了不管用,实在捱不住了到医院问诊。

“现在,正是过敏性疾病高发季,首先要远离过敏原。”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郭雯说,皮肤过敏时,避免用热水清洗、反复抓挠、过度清洁,情况轻微的,可适当冷敷。饮食上,忌食辛辣食物、鱼腥发物和光敏性蔬菜,如海鲜、牛羊肉、辣椒、生姜等,可多食用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天然食品,如黑木耳、银耳、蘑菇和香菇等食用菌。

夏秋季节,是蚊虫活跃和大量繁殖的时期。野外工作、外出旅游时,在林子里、草丛或潮湿处,最好穿长衫长裤,减少皮肤暴露,或在皮肤暴露处涂抹驱蚊液等防虫药物。如果被叮咬,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丹皮酚软膏或复方樟脑软膏,情况严重者,要马上就医。

对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患者,张丽表示,常见的尘螨、花粉、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吸入性过敏原,都是过敏性鼻炎的“元凶”,其中又数尘螨最为常见。

张丽建议,除医疗手段外,过敏性鼻炎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拒绝刺激性食物。此外,还要适当运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对过敏原的抵抗力。

诊脉:口腔溃疡久不愈合

药方:注意口腔卫生,查清病因

“这段时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都不敢吃东西。”市民吴丽说。她经常有口腔溃疡,可到秋季会越发严重,有时只喝点稀粥,硬的、酸的、辣的、烫的饮食不敢吃,稍微沾一点味重的食物,溃疡处就疼得厉害。

“很多口腔溃疡是因体内积热、火气上炎引起。”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颌面科主任孙桂芳表示,初秋,仍有夏季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对人体津液的损伤会导致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口鼻咽干、口腔溃疡等“小病”高发。秋后体内“火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虽然只是人体出现的局部症状,但其发病与全身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要查清病因,不可轻视。

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患口腔溃疡。这是由于女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女性雌激素的减少增加了口腔溃疡的风险。”孙桂芳说,因此,女性每天尽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坚持雌激素的正常排泄。

此外,孙桂芳还建议市民,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营养均衡,饮食清淡,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学会为自己减压。

诊脉:颈腰椎病“秋后算账”

药方:不可随意按摩,宜佩戴支撑物

一觉醒来,浑身发紧,颈椎、腰椎亮起红灯。“总感觉头晕、恶心”“腰背硬得像铁板”……秋风带着丝丝凉意,连颈椎、腰椎也随之“凉”起来。

李明光在北京路一家公司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因为离家较远,中午只能在单位凑合休息,常常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儿,可往往醒来时感觉肩颈发酸、发胀。这几日,肩颈疼得越发厉害,影响了正常活动。

无独有偶,赵霞最近腰也疼起来。她一名文案编辑,白天伏案工作八九个小时,晚上回家就窝在沙发上玩手机,常常玩到很晚。前不久,她突然腰痛得厉害,去骨科就诊被查出腰椎间盘突出。

近几年,颈椎病、腰椎病发病率日渐增高,这与人们长期久坐的生活方式有关。

“颈、腰椎不舒服不能随意按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五科主任武晔表示,如果盲目接受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按摩,会存在很大隐患。按摩不当可能会导致软组织进一步损伤,反复按摩,反复水肿,形成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大力按摩反复作用于颈、腰椎的椎间盘、小关节及韧带,会破坏颈、腰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加速颈椎、腰椎病的发展。

“当颈椎不舒服时,不要快速活动脖子,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武晔说,带个围领或颈托有助于矫正颈椎。介绍一项活动有助于劲椎恢复,将胳膊肘撑在垫子上,自然托住下巴,背部正好自然向下弯曲。这样能够放松身体,但不要在刚吃完饭后做。

如果腰椎不舒服,注意腰部保暖,可以使用腰垫减少腰部受力,坐的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蹲下搬东西时,尽量靠腿用力起身。当颈椎、腰椎出现问题时,一定要找专业的医师就诊。

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