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应该怎么放,枕头应该怎么选,拯救颈椎的详细法则!

文 / 正骨曲大夫
2018-05-20 12:34

原创: 正骨曲大夫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怎样减少颈椎的破坏

经常会在诊室遇到患者问:曲大夫,除了治疗我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每到这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说起,因为需要注意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但应诊时间有限,只能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叮嘱一下作罢。

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从电脑的高低到枕头的摆放,从身体的放松到功能的锻炼,没有深刻了解那一条条注意事项背后的深意,并内化在日常行为中,是没有办法根本上改变行为习惯的。

人体是个很精密的机器,养护它的秘诀有两个,一个叫做“度”,一个叫做“觉知”

人怕:久坐、久站、久行、久卧、久劳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就写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反过来说:行走坐卧适度轮换,在动态的养护是过犹不及的真理。

人体每一个姿势对应一部分缩短肌群,一部分拉长肌群,轮换姿势就是在轮换受力肌群,让肌群总有一部分在休息当中,当压力被均匀的分摊,修复程度大于劳损程度机体就会一直处在不受损的状态之下。

“觉知”则是一种长期训练后得到的真正放松

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变得清晰与敏感,颈椎哪个位置变得僵硬,背部固定姿势下的疲劳都会被感知到,如果能在身体发出警告时够瞬间觉察到,那么有针对的轮换姿势达到“无损”状态便有了可能,到后来不用刻意寻找,身体不经过大脑也会轻松找到最佳姿势,并在将要受损时及时变换。

光有觉知还不够,再进一步是行走坐卧如常下的“中定”

换句话说你可以打着游戏,并且自己知道自己正在打游戏,而不会被游戏把全部心神“带走”。

电脑应该怎么放?

桌椅高度

桌椅的高度取决于使用者的身高比例,放松正坐屈髋、屈膝成90度,手肘屈曲90度刚好可以放在桌面上就是适宜的桌椅高度

身形姿势

电脑放置在正前方,保持坐姿中立位,如果放在侧面,脊柱长时间的单侧旋转会“拉歪”脊柱。沉肩、坠肘、松腰,找到一个松而不懈的状态,不要刻意保持一个“标准”姿势,不要向前挺腰(骨盆前倾),向后塌腰(骨盆后倾),放松而有支撑是所有动作的基本原则。

不要跷二郎腿,膝关节不要屈曲太过——如果你想膝盖坏的话

头不要向前伸,更不要抬下巴,否则会引起头夹肌和寰枢关节的紧张,诱发眩晕的症状

过度屈腿+头前伸+过度抬头

用电脑时间不要太长,不要来回扭转颈椎,尤其是360度大回环的转法,除非你想让颈椎韧带更松弛脆弱。

使用时间大概在40分钟左右为宜,中间休息三分钟。这点很难做到,一般人看电脑两三个小时一下就过去了,很难中途停下,这就涉及到觉知与中定的问题。

朱子在《大学章句集注》中注释:“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可以把这句话当成用电脑的心法来看。

显示器

显示器上沿与视线平行,显示器太低会加速曲度的变直。

经常有人问:那我举着胳膊玩手机,抬着头看电脑是不是更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不要妄图通过矫枉过正的办法来抵消它,抬头时间久了颈椎伸肌群过度收缩紧张,是换了另一种不良姿势的损伤而已。

鼠标

如果是笔记本电脑,那要把电脑垫高,满足显示器平视的视角。同时接出无线的鼠标键盘,放在手肘90度的桌子上,这是个相对居中的角度,鼠标、键盘如果抬的过高会增加肩部负担,如果过低则腕关节角度折角过大,增加手腕压力

用鼠标时不要耸肩、胳膊不要向外架起,遵循沉肩坠肘的原则

这里有个检验自己放松的办法,就是摸摸自己的肩部上方是不是僵硬紧张的,如果僵硬,刻意放松后再摸一次,如果松弛下来记住这个感觉

其他

手机的使用和电脑大同小异,不要过度低头,不要架起肩膀看手机,肘部不要悬空,不要侧躺看、仰头看,最重要的是尽量少看。


由觉知到中定,从中定到存神,外形的摆放固然重要,心神的安定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枕头的原则

人体存在四个生理弯曲,颈椎的曲度向前,枕头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在平躺时把向前的曲度“填平”、在侧卧时把肩膀到头部之间悬空的部分“填平”

平时选购枕头需要注意:

太软,丧失支撑,如睡棉枕头颈椎就会不由自主的紧张来保持颈椎的基本支撑。

太硬,无法改变形状,颈椎为了适应过硬的枕头容易疲劳。

太高,平躺时会出现被迫低头的不良睡姿,侧卧时头部斜角过大。

太低,平躺时头部后仰影响血液的回流,侧卧时头部斜角过大压迫肩部

太宽,会把荞麦皮赶到头顶,脖子下方没有荞麦皮支撑,呈现出低头睡姿的形态。

太窄,头部的重力集中在脖子上,颈部压强过大。

兼顾了材质和高低,在一般睡姿下都有适应头颈部的随形支撑,才是枕头选择的大原则

每个人需要的枕头都是有差别的:


肩膀的宽度决定侧躺时枕头的高度

生理曲度决定平躺时枕头的高度

肩膀到头顶的距离决定枕头的上下宽度

睡姿的范围决定枕头的左右宽度

这是生理构造选择的必然,推荐一个折中的尺寸:60乘33厘米,内充3.5斤荞麦皮

60厘米是左右的宽度,33厘米是上下的宽度,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选择了荞麦皮这种内充材质,它兼顾了随形与支撑两种属性,既不会太软丧失支撑也不会太硬失去随形。

需要强调的是,对每一个人需要的枕头尺寸都是不同的,相对完美的枕头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肩宽、头长、颈长、曲度来计算,这是动态的比例,一个尺寸变了,其他的参数也得调整。

关于枕头到底是高是低,需看看是否满足“两个平行”的原则,测试标准是:

平躺时耳朵的平行线与床平行,如果呈“抬头”姿态,说明枕头太低或者上下宽度太窄头部缺少支撑,如果呈“低头”姿态,说明枕头过高或者上下宽度太宽,侧睡时头部的正中线平行于床面,枕头太低太高都会对颈椎形成特定角度的压力。

那么市面上常见的颈椎枕,做成下面低,上面高的弧度,是不是真的就符合人体工学了呢?

这类颈椎枕,立意是好的,为了更好的贴合生理曲度,但最大的问题是一般人睡着后不会老老实实保持一个姿势,有人对睡眠的录像研究发现成年人每晚要改变3~36次睡姿,一晚上换十几次睡姿很正常,这就需要头颈部移动的轨迹上都存在均衡的随形支撑,没有固定形状的荞麦皮枕头更加符合万向随形结构。

荞麦皮的枕头还有一个好处,很轻便,方便熟睡时的调整——颈部悬空时下意识拽一下就行了。当然如果睡姿太过扭曲光靠枕头也是不够的,养成良好的睡姿也很重要。


睡姿:首先要养成颈部不悬空的习惯,推荐侧睡与平躺,不要趴着睡,趴着睡会让颈椎与身体旋转成一个过大的角度,不要斜着睡,那样骨盆一侧的压力会变大。

对于睡觉特别不老实的人,经常会超过枕头支撑的区域,补救的办法是在身体两侧各加一个枕头,拓展支撑区域

除了习惯问题,脊柱问题也是睡觉不老实的重要原因,人体脊柱越正常,越是更容易达到轻松稳定的睡姿

睡姿的进阶版是睡功,这就涉及到肌肉深层的放松、与呼吸的配合、心神上的安定,正所谓:“心息相忘,神气合一”,自古以来医家与养生家都很看重睡功的重要性,是祛病延年的重要法门。

北宋著名的道教真人陈抟老祖,就曾传下睡功蛰龙法,他别号希夷先生,希夷二字出自《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正是精神内守的修行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