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自己把牙结石抠下来了,是不是不用去洗牙了??

文 / 牙医讲科普
2021-01-15 00:37

不知道朋友们在网上

有没有见到过一些这样的分享

看到这个,手一抖

刚泡好的咖啡差点就奉献给了地毯...

对于这种把牙结石抠出来的勇士

只能说:无知者无畏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牙结石?

需要如何处理?

不处理有些什么后果?

今天就告诉你

如何判断有没有牙结石?

对着镜子看,如果发现牙根,牙缝,牙背有一层黄色、棕色、黑色的东西,一般就是牙结石。

有疑似这类情况的话,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牙结石不能自己抠,那要怎么处理?

敲重点!去洗牙!

为什么要洗牙?这得先简单介绍下关于牙结石的那些事儿....

牙结石怎么来的呢?

01

牙结石的“诞生”

你每次大吃大喝后,食物在口腔里经过牙齿咀嚼并和唾液混合变成细小好消化的糜状物和一部分食物残渣。

同时,会在你牙齿周围慢慢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也就是牙结石的「前身」哦!

02

牙结石的“发展”

接下来,「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在「唾液」的侵泡下经过24小时会被唾液中的成分「钙化」,变成初始的牙结石。

这个过程与珊瑚虫死亡钙化形成珊瑚礁类似,微距镜头下的牙结石↓

接着,这种初始的「牙结石」经过长时间堆积,加上你没有注意口腔清洁或认真刷牙下成功「变身」,成为牙刷已无法与之对抗的「恶魔」。

03

牙结石的“结局”

这个小恶魔,有事没事就要去刺激一下牙龈,牙龈就会发炎。

有时候牙龈内侧还会发生溃疡,你的牙齿就会出现牙龈出血、口臭和牙周感染等。

经过牙结石日积月累的努力,你就患上牙周病了,当你的牙周病越来越重,就只能拔下这颗牙齿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个过程:

食物残渣→牙菌斑/牙石→(刺激牙龈)牙龈炎→(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牙周炎→牙齿松动→晚期牙周炎→拔除或自行脱落。

牙结石通常存在唾液腺开口处的牙齿表面,和牙齿的颈部,以及口腔粘膜运动不到的牙齿表面等,并呈现出黄色、棕色或者黑色↓,也就是牙菌斑。

牙菌斑会携带细菌,损害牙釉质,导致蛀牙,所以每天刷牙刷满3分钟,坚持使用牙线还是很有bi要的~

当然,如果你没有及时有效的清洁你的牙菌斑和软垢,在时间、口腔唾液等作用下,它就会逐渐被唾液中的钙离子所矿化形成了核心。

并且随着你一天天吃下更多美好的食物,它就不断地膨胀,更多的矿化物钙化沉积拥抱。

最后得到了爱的大统一:牙结石。

牙结石从盐形态成为软垢,一般需要十二到十五小时,然后再由软垢慢慢变硬,所需时间因人而异。

反正这时你再想靠刷牙解决?那你就太傻太天真!

认真刷牙坚持使用牙线是预防牙结石形成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但是刷牙并不是360°无死角的,一些隐蔽的位置还是很难清洁到。

当牙结石成型后我们就需要洗牙,专业的医生小哥哥小姐姐会利用牙科工具将牙结石与软垢清理干净,给牙齿来一次清洁Spa。

不进行洗牙,会有什么后果?

看了上文可能有些人会想问,如果我不洗牙,会带来什么后果?

基于牙结石形成的原因很难避免,98%的成年人都存在牙结石,我们接下来说说牙结石堆积不洗牙的后果。

01

刺激牙龈

引发牙龈红肿出血的罪魁祸首就是TA,如果你平时刷牙吃苹果都会出血,那就是牙结石搞的鬼,这是在提醒你该去洗牙了!

02

口腔溃疡&口臭

牙石的刺激和其附着物产生的毒素,还会导致牙龈内侧产生溃疡,不易愈合,从而加重牙龈出血和口臭。

03

引起各种牙周ji病

当牙龈易发炎萎缩,形成牙周囊袋后更容易导致食物残渣、牙结石、牙菌斑等的堆积,进而深一步的破坏牙周膜。

这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会使牙周组织被破坏殆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怎样预防牙结石?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小事是防治牙结石石形成的zui重要措施,要养成良好习惯哦。

合理营养,粗细搭配。少吃甜食及粘性很强的食物,少吃零食。

多吃富有维生素的粗纤维食物,如肉、蛋、各种蔬菜和水果,充分咀嚼以利于牙面清洁。

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每年进行1~2次全口洁牙,使牙面、牙颈部处于洁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