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龋齿?牙齿脱落怎么办?“牙套娃”该怎么清洁?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文 / 丫丫男姐说健康
2020-12-28 19:08

健康的牙齿对我们非常重要。

想知道如何避免发生龋齿吗?

如果牙齿脱落、断裂怎么办?

应该如何克服“牙医恐惧”?

近日,2020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在云端与青少年见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教授向同学们介绍关于牙齿的知识及保护方法。

专家简介

摄影 卢杰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赴多所国际知名院校儿童口腔科交流、访问。擅长儿童口腔健康管理及风险评估、婴幼儿龋的防治策略、儿童牙外伤的序列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微创治疗,咬合诱导以及特殊需要儿童的口腔疾病诊治等。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培养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博士后30余名。

你对牙齿知多少?

牙齿对我们非常重要!但大家对牙齿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每个人一生中有几副牙齿吗?你知道每副牙齿有多少颗吗?你知道它们是在什么时候萌出,什么时候替换吗?

其实,每个人一生都有两副牙齿,第一副是乳牙,第二副是恒牙。

乳牙

共20颗,在出生后第一次萌出

婴儿6-7个月时开始陆续长出

两岁半左右全部长齐

六岁左右开始替换 12岁左右替换完毕

恒牙

共28至32颗

第二副牙齿终生不再替换

6、7岁后开始萌出

12-13岁时28颗恒牙基本长齐

>17岁可能长出 “智齿”

牙齿的结构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 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暴露在口腔中的部分叫牙冠;牙根是包埋在牙槽骨中的;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部。

同时,牙齿从组织结构上是由三种硬组织( 牙釉质牙本质牙骨组)和一种软组织( 牙髓)构成。牙冠表面组织的光泽度好,质坚硬,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组织,被称为牙釉质。牙釉质是一种半透明的钙化组织,覆盖在牙本质上,可透出牙本质的的颜色,从而使牙齿表现为象牙色或者淡黄色。

龋齿是什么?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虫牙是如何形成的呢?真的是牙齿里生虫子了吗?

其实,是因为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中含有糖分,附着在牙齿上,细菌利用这些食物残渣与产生酸性物质。酸慢慢腐蚀牙齿,逐渐形成龋齿。所以,真正使牙齿蛀牙的是细菌和食物,而不是虫子。

如何预防龋病的发生?

一、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1.建立良好卫生习惯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含氟牙膏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上牙从上往下刷

下牙从下往上刷

每个牙面都刷到

刷牙时间3-5分钟/次

3.正确使用牙线

提倡每天用牙线

清洁牙间隙、牙龈线下等牙刷不易到达部位

四岁时可开始使用

八岁时可以独立使用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均衡饮食(精细/粗纤维食物)

控制食糖的量和频率

睡觉前不要进食甜食

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和酸性饮料的饮用

合理使用木糖醇口香糖

二、定期检查寻求专业健康指导

1岁前应带往儿童口腔科接受口腔宣教

3岁接受首次口腔诊治

18岁前,每隔3-6个月常规复查

接受专业的菌斑和牙结石的清除

根据龋病风险评估及牙周状况

三、氟化物的应用

1.长期、频繁使用低剂量的氟化牙膏能有效降低乳牙、恒牙龋发病率

2.氟化物涂布(由专业医生完成,龋病患儿每三个月涂布一次)

四、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WHO推荐的预防龋齿的重要方法之一,适用于3岁以上任何有深窝沟的牙齿(包括乳牙和恒牙)。

戴牙套,清洁更重要

拥有一副健康、整齐的牙齿,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戴牙套”是不少人的选择,大家都希望通过正畸治疗获得更为美观的牙齿,绽放自信的笑容。然而在治疗期间,往往因为口腔卫生维护做不到位,导致后续一系列口腔问题:牙齿白斑、龋齿、牙龈红肿、口腔异味等。

治疗期间,如何防止龋齿?

无论是传统的带托槽矫治还是隐形矫治,牙套的戴用增加了口腔清洁的难度。这些精密的矫治器件,为食物残渣的附着和滞留提供了有利的庇护,增加了牙套使用者患龋齿的风险。

在正畸治疗期间,预防龋齿最重要的一点是定期复诊、检查,周期一般为3个月,以便医生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医生会根据患者口腔的卫生维护状况和患龋风险,必要时给予涂氟治疗。

牙缝刷、冲牙器、漱口水能帮忙

需要正畸的人群往往有大小不等的牙缝。佩戴矫治器期间,一些窄牙缝,普通牙刷进不去,而牙线能力亦有限。此时,不同直径和形状的牙缝刷,可以帮助这类牙缝的清洁。

冲牙器(别称水牙线)是用脉冲水流冲击的方式来清洁牙齿、牙缝的一种工具,可作为日常清洁的补充。

含氟漱口水可以减少牙齿脱矿和龋齿的产生。根据个人口腔卫生状况和患龋风险,在牙医的指导下使用。

饮食方面有什么要注意?

隐形矫治牙套和牙面基本贴合,可以和平常一样进食,不会产生明显的异物感。但是,食物中的色素和气味长期接触会导致牙套染色、产生异味,食物和饮料残留在牙套和牙齿缝隙中也容易导致龋齿。

为了维持牙套和口腔环境的清洁,进食前后需要注意这些方面:

  • 建议吃东西、喝饮料的时候摘下牙套(喝水除外)。
  • 戴牙套时避免过热饮食。
  • 进食后30分钟内及时清洁牙齿。
  • 牙套取下和再次戴用前都应该清洗一次。
  • 减少食用含较多色素的食物,以及高糖、高黏度的饮食,佩戴托槽矫治器的朋友们尤其要注意。

如何清洗牙套?

  • 暂时取下牙套后,清水冲洗和浸泡。
  • 使用软毛牙刷配合专用清洁剂,轻轻刷洗牙套。
  • 亦可以选用一些专用清洁剂进行浸泡清洁。

拥有一口整整齐齐的牙齿,是所有人的梦想。但天有不测风云,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因为一些意外而导致牙齿脱落、磕断。如果不幸遇到意外,断牙要如何处理?脱落的牙齿还能“放”回去吗?断了一半的牙齿要不要拔掉?问题虽然很多,但只要意外发生后能做到以下几点,牙齿还是能“化险为夷”的。

Q:

牙齿受伤后,应该怎么办?

A: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 立即到医院就诊。

Q:

如果不能马上就医,应该如何自救呢?

A:

如果整个牙齿脱落,第一要务就是要尽快找到牙齿。捡起牙齿的方式也有讲究,应该用手捏住牙冠部分捡起

Q:

捡起的牙齿脏脏的怎么办?可以用牙刷牙膏把牙齿刷干净吗?

A:

千万不能这么做!应该用生理盐水、牛奶或者纯净水冲洗掉表面的脏东西(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凉开水或者自来水)。

Q:

清洁牙齿后,是带到医院交给医生处理吗?

A:

清理干净的牙齿,第一时间是要自己放回牙槽窝里!如果无法做到,再考虑用适合的保存方式将牙齿带到医院。

Q:

那要怎么保存牙齿呢?

A:

可以将牙齿泡在生理盐水、牛奶或者含在舌头下面( 但切记防止误吞);到医院就诊途中,一定要 保持牙齿湿润!湿润!湿润!千万不要擦干放置或用卫生纸巾包裹等。

Q:

wow!真的涨知识了!

A: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尽快就医!尽快就医!尽快就医!30分钟内是牙齿完全脱位的黄金救援时间!如果能及时就医,医生可以用专业的方法把牙齿再植回去。发生牙齿完全脱位,自我应急处理、把握黄金时间、医生专业诊治缺一不可,大家要牢牢记住啊!

Q:

牙齿粘好以后需要注意什么?

A:

1.按医生要求全身应用抗生素一周,预防可能出现的术后感染,注意不能自行停药。

2.两周内饮食清淡卫生,不食硬物,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3.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注意刷患处的时候动作要轻柔。

4.定期复查,术后2周、1月、3月、6月、12月进行复诊,复查随访期可至5年,观察再植牙齿的恢复情况。

5.再植牙齿有发生牙髓病变的可能,必要时需要择期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或根管治疗。

牙齿断了,仍可再接!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一旦牙齿磕断了就没办法再接,如果不做假牙就只能接受“崩牙”的结局。但其实,随着科学的进步,只要应急措施到位,经医生的专业诊治,运用“断冠再接术”,是可以把断牙重新接回去,而且跟原来的一样漂亮。

什么是断冠再接术?

它是指用于因外伤等原因造成的冠折,折断的牙齿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断面采用高性能齿科黏结剂黏结, 以达到保留患牙并行使一定功能的修复方法,具有形态真实,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是医生用一种“特殊的502胶水”,经专业操作手法,就把折断的牙齿粘回去。

随着现代牙体黏结材料的迅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自体前牙断冠再接修复成功的案例相继被报道,前牙自体冠再接保留患牙已成为现实。自体冠再接术由于可保留患者原有牙齿,从心里上甚至在伦理上,患者都更易于接受。

帮孩子战胜“牙医恐惧”,只需学会这4招!

一、家长心态很重要

“牙医恐惧”其实不少见,在成人群体中都比较普遍,就连影视作品中也不乏对牙科恐惧的影射,比如牙医通常看上去很严肃,瞬间令小主角们不寒而栗。大人尚且如此,不难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害怕。

孩子的洞察力很灵敏,家长要尽可能地留意,至少不要把自己对看牙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有些家长看牙时会带上孩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正面教育,传递正面、乐观的暗示。

二、威逼利诱不可取

一些处在“战斗模式”的家长,教训孩子的时候习惯性使用恐吓的方式,一不留神脱口而出:

“不听话就找牙医修理你……”

“再吃这么多糖,就让牙医把你的牙齿拔光!”

孩子心里会觉得“牙医是想拔掉我牙齿的恶魔”,许多孩子对牙医的心理阴影就是这样开始的。被这样恐吓过的孩子,还能指望真正去看牙的时候乖乖张开嘴巴吗?

另一种情况是为了让宝宝消除恐惧,父母想尽办法,比如检查前鼓励孩子“要勇敢”,许诺检查完就可获得奖励等,其实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少数人害怕口腔检查是因为曾有不愉快的经验,更多孩子的恐惧常常来自父母言语行为间的暗示。

比方说,有个小朋友第一次做口腔检查很害怕,妈妈鼓励她“如果觉得不舒服就说出来”,结果话音刚落,她马上说“不舒服”。鼓励孩子“看牙时要勇敢”,反而会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看牙肯定很可怕,才需要勇敢”。

三、最好鼓励是平常心

建议宝爸宝妈们,来做口腔检查前,不要特意说一些鼓励的话,诸如“要勇敢”“一点都不疼”“检查时不哭的话,就带你去玩”等。相反,父母应该表现得和平时一样,不特意提及口腔检查。如果一定要做心理铺垫,不妨说“待会儿带宝宝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医生有很多新奇的玩具”,暗示孩子口腔检查并不特殊。

四、首次就诊体验是关键

研究表明,当孩子感到不适,或者意识到自己是因为“出了问题”才去看牙时,就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更不愿意配合。这说明创造舒适的第一次就诊经历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是带着满口蛀牙、眼泪汪汪地走进诊室,之后经历的检查和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加重他的坏心情。如果孩子首次看牙时只是常规检查,体验必然会大大提升。

家长应该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重视预防和日常保健。1岁以内的宝宝就需要第一次见牙医,此后一般3个月或者半年复诊一次。复诊的时间根据孩子的牙齿情况而定,遵医嘱进行就好。

同时,医生会在孩子初次就诊时,给予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让孩子有初次愉快的看牙体验,觉得看牙本身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所以,选择一名操作技术过硬的医生,非常重要。

以上关于牙齿的各种知识,记住了吗?

拥有一副好牙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但只有养成良好习惯并日复一日坚持,

才能在漫长人生中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遇上意外时,要用正确的措施去应对。

在保护牙齿的事情上,你有什么新鲜的想法?

认真学习,努力钻研,

让这微小的想法变成造福人类的伟大贡献吧。

加油,少年!

主办方将继续推出更多主题的活动,

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

大咖科普视频源源不断

不容错过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是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为重点,依托中国科协的网络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座。讲座内容以适合青少年特点,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为主,不仅突出知识性、科学性和通俗性,更强调趣味性和新颖性。授课形式多样,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分享科学家的拼搏、创新的人生经历,传播科学精神,引发青少年思考。

项目开展以来,已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世界科学院的欧阳自远、张景中、陈新滋、刘人怀、钟世镇、黄乃正(香港)、方滨兴、杜如虚、林浩然、叶玉如(香港)、吴硕贤、刘焕彬、徐义刚、张培震、罗锡文、苏国辉等16名院士在内的70多名科学家,走进广州11个区的360所中小学,为15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现场科普讲座370场;2020年受疫情影响,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采取线上讲座的方式开展活动,录制了17场专家讲座在网络平台上播放,并刻录1600多张讲座光碟发放到各中小学校,活动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免责声明】:相关文字图片来源于专家的ppt和网络,如有任何侵犯版权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