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涌泉穴可治顽固口疮?医生:经30名患者临床验证,赶快收藏

文 / 看看更健康
2020-10-20 00:34

在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227期文章中,我们解读了一个应用明代医学家胡慎柔的慎柔养真汤治疗脾阴虚型口疮的临床研究。

那么, 外敷足底的涌泉穴可以治愈顽固口疮吗?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一个医生真的用肉萸散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口疮30名,竟治愈28名。

这就是我们今天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228期文章中,所要分享的内容。

直接分享医案吧。

陕西兴平市中医医院内科医生孙慧存和陕西兴平市人民医院的边德敏医生选取了他们医院收治的30名符合中医口疮诊断标准的口腔溃疡患者30名,其中包括口腔白色念珠菌病(雪口或鹅口疮)复发性口腔粘膜溃疡、球菌性口炎等,他们都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治愈后又反复发作者。其中男性16名,女性14名,年龄分布在婴幼儿到60岁,病程最短者五天,最长者13年。

治疗方法是用肉萸散外敷双侧涌泉穴,用廖香壮骨膏外贴,如果对胶布过敏者可有塑料薄膜包扎,每日1次,疗程最短者3日,最长者半月。

肉萸散制作方法:取吴茱萸、肉桂等份研细末适量,用葱白适量捣碎后同上二药拌匀即成。

治疗结果:本组共30名,其中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28名,好转(症状体征消失后有复发倾向)2名。没有无效病例。

口疮,在中医上有虚、实之分,一般把“鹅口疮”,久治不愈及反复复发的口疮辩证为虚证。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指出:“口疮近年不愈者,此虚火也。”

明代医学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记载:“口疮白,脾脏冷”。

上述研究中所用吴茱萸、肉桂均为中药温里药,具温经通脉之效,葱白亦有通阳之功。

足底少阴经之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之起始穴,上“循喉咙,挟舌本”(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其肾脏部直行的脉以’肾向上通过肝和横隔进人肺中,再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

本研究运用温中药物借助葱白赓香的通络功效沿着经络通道起到了引火归原之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效果更进一步的机理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

田甜,2000年那年才3岁,在那年11月底开始发烧,伴口腔糜烂,疼痛,拒食,体温高达39.5℃,曾静滴抗生素治疗三日后体温正常,但口腔糜烂加重,不能进食。

查口腔粘膜及舌面舌尖散在糜烂面,上敷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颈淋巴结肿大,给以支持输液(撤去抗生素)的同时用肉萸散外敷涌泉穴双侧涌泉穴,壮骨膏外包,两日后疼痛减轻能进流食,停止输液,五日后口腔糜烂痊愈。

本文参考文献/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2020年第5期《现代中医药》杂志孙慧存等文章《肉萸散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口疮39例》。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不知道怎么治疗痛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加入今日头条“笑口常开研习社”圈子,每天给大家带来原创美文人文健康资讯,欢迎关注!

写作是一种修行,度己度人

有缘人可以打赏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

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

认知改变命运,圈层决定命运。

获取更多干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