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口腔医学家史俊南因病辞世

文 / 清瞳少年
2020-10-16 01:31

我国著名口腔医学家,牙髓生物学奠基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前资深编委史俊南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O年1O月13日22时44分在西安西京医院心内科去世,享年1O1岁。

国内外口腔医学界闻息后,纷纷发来唁电,深切哀悼德高望重的史俊南教授。

西安联邦口腔医院在史教授生前,曾多次上门给教授修复义齿,解决教授无法咀嚼问题,教授非常开心,给邓院长赠送了自己的作品,还挥笔留言,就在联邦口腔一行医护人员离开后,教授坐助力车到楼道窗户挥手致谢,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闻讯后,联邦口腔医院在郭天文教授的带领下,汪平教授、李平教授、邓邦莲院长一行来到史教授家中沉痛吊唁。

83岁的郭天文教授是史教授的学生,郭教授在恩师的遗像前深切怀念道:您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的成就,一直在鼓舞着我们,我们在不断地学习,而且在传承,希望老师一路走好!

邓邦莲院长表示,医院将尽一切可能帮助史教授家属处理善后事宜,让教授一路走好!

1919年,伴随着“五四”运动的脚步,史俊南降生在江苏省宜兴县官林区下笠渎村一个殷实的农家。聪颖早慧的史俊南,5岁入私塾,读“四书”、习“五经",7岁被父母送到宜兴城上小学,他成绩优异,作文出色,深得师生好评。小学毕业后顺利考入当时江南四大著名中学之一的省立常州中学,他原本可以从这里实现医学梦,可一场民族灾难残酷地击碎了他的梦想。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被迫解散。正在读高三的史俊南不得不携新婚的妻子举家西迁,他们溯江而上,最后在北碚的国立四川中学艰难地读完了高中。此时,他的长女呱呱坠地,为生计所迫,他找了一份工作,但学医的志向始终未泯,他边打工边复习,常常熬到深夜。最终在妻子的鼓励下报考大学,以高分同时被贵阳医学院和齐鲁大学医学院录取。

史俊南教授用英文撰写的精美学习笔记

在齐鲁大学就读一年后,为减轻家庭负担争取奖学金,他又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就读医学本科。本想做一个外科医生,可一场严重的肺结核使他不得不辍学两年,愈后他转到了牙本科。也就这么一转,使中国医学界少了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而多了一位口腔医学专家。史俊南历经8年大学时光,于1948年8月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开始了他的口腔医学生涯,至今口腔医院院史馆依然保存着他1944年用英文撰写的精美学习笔记。

1948年史俊南(左)在南京牙症医院拍牙片

解放后,陈华老院长建议留校工作的史俊南主攻牙体牙髓病专业,一句师嘱决定了史俊南一生的方向。面对中国牙科上的这块处女地,他开始了艰难跋涉。他从图书馆里找来各种国内外牙科资料,逐词逐句翻译,归纳整理,并把临床上遇到的各类病例,对照分析,研究总结。信心,执著,汗水,换来了第一个季节的收获,1951年,他终于走上讲台,中国牙科教学史上从此开设了牙髓病学的课程。

赴朝医疗队队员凯旋合影 史俊南:二排(左2)

1953年夏,他开始着手撰写牙髓病学专著,经过艰难努力,1955年中国第一部《牙髓学》专著出版问世,这部著作成为史俊南中国牙髓学开拓者地位的奠基之作。正当他踌躇满志、大展宏图时,一场政治狂飙迎面而来,一夜之间他成为逃亡地主、反党分子、白专典型……

史俊南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1978年,伴随着秋的脚步,史俊南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在第四军医大学教学大楼前,一场隆重的大会,史俊南终于听到了平反通知中自己的名字。是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失去了整整12年,如今平反昭雪,他暗下决心“我不能就此了却残生,一定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恢复科室主任后,他先抓医疗秩序,实行初复诊一体化,量化工作指标,定期公布考勤结果,从管理机制上实现了重大改革,对提高诊疗效益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俊南参加全国第四次龋病研讨会

史俊南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学科带头人,他懂得科研水平是体现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从80年代起,他带领科室人员和研究生,集中精力对牙髓生物学进行系列研究,从口腔厌氧菌分类、鉴定、致病的动物模型、厌氧菌单抗、厌氧菌内毒素致病机理、荚膜、膜泡等多角度、多层面展开研究,至今已发表论文近100篇。随后又开展了牙髓细胞生物学研究,在牙本质特异性蛋白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证明DSPP是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一流的科研、学术和临床水平,支撑起了一流学科。1989年,全国首次进行国家级重点学科评审,史俊南带领他的学科以高分遥遥领先,成为全国口腔内科学惟一的一个国家级重点博士学科。

史俊南教授主持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史俊南教授的科学攻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9年,他发表了《论全部去髓术和根管治疗》一文;1962年,又撰写了《论根管治疗一次疗法——120例初步分析报告》;1963年发表了《根管治疗1100牙疗效分析》。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1984年起,他继续进行深入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经过了反复的实验、分析、论证,1987年,发表《根管治疗术新理论》广受业界好评认可,被称为“史氏根管治疗术新理论”。

史俊南教授(中)牵头的“牙髓治疗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获医院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心血付出,史俊南主编和参编12部专著,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总后勤部授予他伯乐奖和“一代名师”称号。他领导建成了全国惟一的首批重点牙髓生物学实验室,创办了我国惟一的《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他担任了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等四个学会名誉主委和国内八个杂志特邀编委、常务编委,被日本明海大学齿学部聘为客座教授,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牙髓病学开拓者。

史俊南教授一排(中)参加医院纪念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

他常年坚持在自己一手创办的杂志编辑部上班,一直工作到95岁。他的一生是不懈追求的一生,努力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

中国口腔界的历史将永远镌刻下他的名字。

编辑: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