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说:我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4年

文 / 中国家庭报
2021-10-12 19:46

李文华(化名)家住湖北省武汉市,今年69岁,4年前确诊了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这四年里,李文华一直在和自己的心脏作斗争。从久病不起到重新打起精神拥抱生活,李文华道出了多数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声。

“查出病的第一年,我整个人患得患失,治来治去怎么也痊愈不了,这让我每天都不愿意起床,躺在床上脑子里就开始胡思乱想。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都不想参与,还经常对家人出言不逊。”李文华说。

第二年再次体检的时候,医生发现了李文华的不对劲。医生细心疏导他和家人,让他们明白老年人患疾病以后,特别是患了慢性病之后,小病大养甚至长期卧床不活动的做法对康复十分不利。患病后,器官病变的组织需要修复,必须依赖营养物质的补充,而组织的营养来源于血液供应,只有供血充足,营养丰富,病变组织才能迅速地修复。适度的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加速病变组织的恢复,如果病人赖床不起,不参加适当的锻炼,患病器官就会日趋衰退,病情加重。

李文华开始反思,要战胜慢性病,先要战胜自己。

他开始主动和医生、家人沟通,同时还积极学习相关健康知识不断加深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积极的心态,消除了李文华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让他对人生和未来充满信心。家长帮助他定下了合理的生活目标,医生也告诉他“让身和心逐渐走上正轨,慢性病就会慢慢好转。”

为了振奋疲惫了一年多的精神,不过度关注自己的病情,李文华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空余时间的时候,就在社区服务中心给同患慢性病的老人做心理疏导。他和大家伙一起下棋、打太极,率领病友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一些趣味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在他的带领下不少老人的精神状态都比之前大大提高。

李文华总结这四年来的慢性病治疗过程,他说潜意识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求医太久会丧失信心,此时潜意识会错误地认为这种病好不了,加重焦虑加重病情。如果放宽心态,暗示自己没大事,这样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现在的李文华还在积极的接受治疗,最重要的是,李文华意识到不管心脏“听不听话”都是自己的。“对待慢性病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包容它,迁就它,更要听从医嘱保护它。”李文华说。

记者/景啸尘

编辑/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