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严重吗?是否需要治疗,医生给你详解

文 / 小虫虫论健康
2021-03-15 19:46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在一生中,很多人都发生过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但也可发生于心脏正常的人,因此并非每个发生心律失常的人都有心脏病。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除心脏病变外,电解质紊乱,某些药物的过量或毒性作用,情绪波动,吸烟过度,饮浓茶及酗酒等,均可导致心律失常。

我们知道,心脏的功能是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而心律失常往往会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不过,有很多心律失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是相当小的。因为人的心脏“跳动”并不像钟表或其他机械那样死板,它常常会随着身体需要,调整“跳动”的强度和速率。比如,一次早搏发生时,心脏当时的血液搏出量会减少些,但在经过一个代偿期后,紧接在早搏后的一次心脏搏动则较为有力,把早搏时少搏出的血液马上补足。

一般说,每分钟只有几次早搏的人,其心脏血液的排出量仍是正常的。正常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钟,低于此叫心动过缓,高于此叫心动过速。但实际上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40次或不高于每分钟140次时,心脏的排血量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因此,这样的心律失常通常都不是必须要治疗的。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一些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一些就觉得心慌。对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些,当然也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的药具有毒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和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一般只有当早搏次数超过每分钟5次,自觉症状又较重,经上述调整后仍无好转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找医生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

可见,心律失常者是否需要治疗,应由医生进行全面分析,区别对待。患者切忌自作主张,随便买药服用。

近年来,运用络病学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络病理论认为,心律失常的主要病理机制是气阴两虚、络虚不荣、络脉瘀阻,络虚不荣与心脏传导系统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具有内在相关性。在络病理论指导下,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为代表的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很好疗效。

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都非常高,并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根据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新药研究统计专家谷春华报道,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和中医证候有明显疗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参松养心胶囊主要由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甘松、赤芍、土鳖虫、黄连、五味子、龙骨、桑寄生等12味药组成。全方以补虚为本,以养心气,通血脉,使心之气血充沛、阴平阳秘、脉络通利,以恢复正常的心律。本方配伍的奥妙在于补、通、清、敛四法合用,补而不滞,通而不泻,敛而不涩,清而不寒。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山茱萸、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桑寄生补胸中大气,三药共补络中气血,以治其本;丹参、赤芍、蟅虫、甘松活血通络,畅通脉络,配伍龙骨重镇安神,黄连清心安神,以治其标。充分发挥其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整体协调作用。

研究显示,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桑寄生、丹参、赤芍等具有鼓舞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耐缺氧能力,抗疲劳,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等药理作用。因此,针对平素体质虚弱,气血阴阳亏虚,血瘀络阻所致心律失常适时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是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