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内超声技术助力心脏畸形患者重获“心声”

文 / 健康界
2021-03-12 19:28

利用新技术,制定新手术方案,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3月6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一名特殊的年轻女性患者成功实施院内首例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永存左上腔静脉+肺静脉异位畸形矫正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曾于2018年引入心腔内超声技术,成功完成一台乳头肌室早手术。2021年3月6日,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任澎带领手术团队,在北京安贞医院桑才华教授指导下,再次应用心腔内超声技术,进行一台复杂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患者为一名35岁女性,间断心悸已10年,半月前心慌不适、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以往被诊断为先心病等疾病,且在其他医院进行过体循环畸形矫正术,此次来自治区人民医院以“心房颤动”入院。

任澎介绍说,该女性患有永存左上腔静脉,也叫双侧上腔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说明她早在胎儿发育期时,左前主静脉和左静脉导管不闭合。此外,她还患有肺静脉异位畸形。治愈心房颤动,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进行房间隔穿刺,也就是精准建立左右心房之间的通道。如果不借助心腔内超声技术,医生们都是利用传统X光片做参照,再凭手术经验进行穿刺。

ICE指导下房间隔穿刺

但这位患者患有永存左上腔静脉+肺静脉异位畸形,心脏结构异常,贸然穿刺可能会引发并发症。经过缜密的讨论,手术团队决定创新性使用心腔内超声导管-Carto sound助力房间隔穿刺。手术中,超声导管置入心腔内,医生可借此直视穿刺位置,并精准构建左心房形态和肺静脉形态,进行房间隔穿刺,做到精准“安心”。

手术中

此外,这种超声技术还可以同时监测心脏是否发生心包积液等现象,进一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手术团队

手术成功后,任澎、王勇、陈晓洋、谷佩佩、晁鹏、何林龙与桑才华教授针对心腔内超声的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大家都很受鼓舞,一致认为心腔内超声技术可以成为救治复杂结构心脏病的好帮手。

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毅宁院长与任澎讨论交流

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毅宁教授亲临手术现场,对心腔内超声技术进行了客观评价。他鼓励心血管内科今后要更好地结合心腔内超声技术去解决其他类型的复杂结构性心脏病的问题,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提高科研能力,以严标准、高要求为新疆各族群众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