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如何过冬

文 / 北京朝阳医院
2021-02-03 09:18

今年,北京迎来了自1966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极低的气温,机体外部环境的骤变,会导致血管收缩或痉挛、血栓形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或恶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剧增。同样的道理,其临床表现极易受血管收缩影响的心衰患者,寒冷的冬季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热胀冷缩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物理现象,血管的舒张与收缩同样受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当我们的身体暴露到寒冷环境中时,为了保持体温,皮肤及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皮肤表面的热量丢失,正常生理调节引起的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搏动力量增强,会加重心衰病人的心脏负担,导致病人住院或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此外,寒冷的冬季容易出现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而心肺相连,肺部感染导致的发热、咳嗽、心跳加快都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心衰。那么心衰患者如果平稳过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注意保暖

外出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出门前要穿戴好保暖衣服。建议多穿几层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特别寒冷的时候要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戴保暖袜子和鞋子。此外冬天出门前,切记不要饮酒,因为酒精会暂时扩张皮肤血管,虽然你感觉更加温暖,但实际上会导致你重要器官热量流失,加重心脏的负担。

在室内时,白天要打开窗帘,让阳光照进室内。暖气片前要保留一些空间,让热气在室内循环,即便在室内也要穿足够的衣服。避免室内漏风,在冬季到来前,提前在窗户、门缝可能漏风处加上密封条,至少保持室内温度在20℃以上。但也避免室内过热,因为温度过高会造成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

二、预防感冒

冬季是流感发生的季节,天气剧烈变化时候,更容易出现流感和肺炎。对于普通人而言微不足道的感冒,会加重心脏病人负担,可能会对心衰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提前注射流感疫苗对高危人群是个很好选择。若周围人出现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一定注意自身个人卫生,必要时减少接触,防止自身感染。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戴口罩。如果已经感觉自己出现如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加重心衰。

三、控制饮食

心衰患者在冬季可适当摄入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其中优质蛋白是较好的选择,可以多吃鱼肉、鸡肉等优质蛋白。若是严重心衰的患者,如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下肢肿胀等症状,一定要减少饮水量,否则会加重心衰。心衰患者摄入水分的原则是保持进出平衡,如排出2000毫升的尿量,饮食加喝水的总量就不宜超过2000毫升,如果小便少则不宜喝太多水,同时应该每天晨起,排出大小便、未进食水时监测体重,若体重短期内增长过快,如3天内增加2KG,则是体内水钠潴留,应减少饮水量,甚至到医院就诊应用利尿药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已在使用的利尿剂的类型或/和剂量促进多余的水钠排除。此外心衰患者要低盐饮食,轻度的心衰患者每天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严重心衰患者每天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3克以内。

四、合理运动

对于心衰急性发展或重症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休息可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减少,有利于水肿的消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缓解。当心功能好转后可以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要以不出现气促为原则。活动时间也不宜过长,量力而为,以20-30分钟为宜,避免大量剧烈运动。此外,不宜清晨活动,因为早晨天气寒冷,会加重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建议在午后至下午4点左右进行运动。

五、规范治疗

尽管冬季天气寒冷,也应规律到门诊就诊,定期复查血液指标、心脏超声等,根据检查结果由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及剂量。心衰患者出院后要按时用药,避免自行减药或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

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生活管理,让医患一起努力,秉持恒心,待冰雪消融,春花烂漫,让心衰病人”安心”过冬!

注:图片源于网络

西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