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6个误区

文 / 老吴说健康
2020-12-27 18:48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但是大家对阿司匹林有很多误解和误区。今天我总结了最常见的6个误区,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误区:阿司匹林必须餐后吃。

很多人认为阿司匹林会刺激胃,都觉得胃里面有食物了,再吃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小一点。其实这是不完全正确的。阿司匹林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司匹林平片。如果你吃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那么就应该空腹去吃。因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空腹吃以后,它可以顺利地通过没有食物的胃,到达肠部,这样对胃的刺激就会小一些。但是阿司匹林平片就不一样,确实需要餐后吃,这样才能减小对胃的刺激。

第二个误区:胸痛时马上服用阿司匹林300毫克。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确实需要在第一时间口服300毫克的阿司匹林,这样能起到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但是胸痛不一定就是心肌梗死,胸痛的只是一个症状,有很多疾病表现为胸痛,比如说主动脉夹层,气胸,肺栓塞等。尤其是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时候,胸痛表现跟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几乎是一样的。主动脉夹层什么意思呢?我们人体最大的血管叫做主动脉,它发生了出血的情况,就叫主动脉夹层。你想,人体最大的动脉在往外流血,此时吃阿司匹林就只会增加出血,并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所以说当胸痛发生时,千万不要着急去吃阿司匹林,只有做完心电图,确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才能去吃。

第三个误区:吃阿司匹林就一定不会发生心梗、脑梗。

这是错误的,所有的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所谓的吃药也只是降低一些风险。那么,阿司匹林到底能降低多少风险呢?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来说,长期吃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51%;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0个患者,可以多救25个;心梗的患者长期吃阿司匹林可防止15%的人再次发生心肌梗塞。

第四个误区:阿司匹林副作用太大,用保健品或其它药物去代替。

所有的药大部分都是有副作用的,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引起出血。但是只要我们注意它,就能减少它的副作用。很多人因为担心副作用,就用黑木耳、三七粉、洋葱、丹参等来代替阿司匹林。客观讲,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食物或者药物可以直接替代阿司匹林。哪怕是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这些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所谓的新药一是价格贵,二是临床实践的时间和数据还偏少。而阿司匹林用了几十年了,实验数据非常充分,不管是专家共识还是指南还是临床应用,大家都可以放心的去使用,但是别的药物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所以说,只有在服务阿司匹林不耐受的前提下,才建议去用其他药物来替代。

五个误区:上了年龄必须要吃阿司匹林。

很多人都把阿司匹林当保健品,特别是上了年纪就应该吃阿司匹林,这是严重的错误。目前没有任何指南和任何专家共识,建议到了年龄就应该吃阿司匹林,吃阿司匹林跟年龄没有任何关系。比如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严重的颈动脉斑块等,这些人不管多大年纪都应该吃阿司匹林。总之,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平时根本没有必要吃阿司匹林。

第六个误区: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吃吃停停。

很多人为了减少阿司匹林的风险,几天吃一次,或者吃吃停停,或者吃一个月停一个月,这是我严重不建议的。因为如果隔一个月吃一个月,会大大降低阿司匹林的作用,会增加心肌梗塞的风险。有数据显示随便停用阿司匹林会让心脏病风险增加37%。所以不建议大家吃吃停停,一定要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