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马拉多纳因它去世,这种病冬天易发作,有了这些征兆要小心
当地时间11月25日上午,阿根廷球星马拉多纳于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去世,享年60岁。
据媒体报道,事发当日,共9辆救护车紧急前往救治,但最终救治无效,从被发现失去意识到宣布死亡,仅过了12分钟!
为了查明马拉多纳的死因,当地的法医对马拉多纳的遗体进行了解剖,结果显示马拉多纳为自然死亡,没有发现遭受暴力的迹象。
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让传奇落幕,也再一次为我们敲响警钟。
什么是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的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造成机体中多种重要脏器发生缺血及缺氧等引起的一种短暂性死亡。
其中,院外心脏骤停发病率远远高于院内心脏骤停,具有生存率低,预后差的特点。
院外心脏骤停的原因可大致分为心脏和非心脏原因。
心源性
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非粥样硬化疾病、非缺血性心脏病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其中,根据对死者尸解结果,心源性心脏骤停以冠状动脉病变占多数。
非心源性
外伤、恶性肿瘤、非创伤性出血、窒息、缺氧、药物过量、低血糖、低温、癫痫、感染性休克、脱水、营养不良等。
你一定要了解的心源性猝死
当我们对马拉多纳寄予哀思的同时,也必须保持警惕。
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2.9亿。在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阜外医院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数超过50万人,而这个数字可能仍然在快速增长。让人难过的是,猝死频发,但生还率却极低。在我国,院外猝死生还者不足1%。
而数据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广泛流行,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长,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二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模式的改变和心理压力增加,而自主神经失衡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诱发了心脏病乃至心源性猝死。
心脏骤停真的不可预料吗?
心脏猝死都是“猝不及防”的吗?研究发现心脏猝死并非“不可预料”。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猝死发作前有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美国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半数猝死患者有先兆症状。了解了心脏猝死的预警症状,就有救治的窗口,这是预防猝死的一个关键环节。
猝死前或心梗的症状常被忽视。最重要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胸痛或胸闷,并伴有大汗。可能是持续性,也可能是间断性,性质可以是压榨性、烧灼样、憋闷,有时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或恐惧感。如果伴有面色大汗、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更有可能是心梗或猝死前兆。
上面这些症状也是心脏骤停的预警症状,是救治的一个窗口,此时呼叫救护车去医院,生存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日常该如何保护自己?
做好防寒保暖
秋冬季节,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冻”到心脏。
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中老年群体更要注意,外出时要穿好衣服进行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戒烟控体重
要远离心脏病,首先要戒烟。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伙伴;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被证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食上要做到低盐、低脂,不能吃得过多也不能太少,注意营养均衡。
调:调饮食、调心理、调节奏
调饮食:“病从口入”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将大鱼大肉调整为蔬菜瓜果,将高脂高盐调整为清淡原味,将暴饮暴食调整为每餐“八分饱”,就能够使心血管更健康。
调心理:心脏病突发往往与各种情绪的过度产生关系密切,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大喜大怒、极悲极恐能够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
调节奏:提倡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节奏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