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超过了2.9亿例,美国人口才多少?3.25亿

文 / 中医视界
2020-04-11 16:24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这现在是我们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依旧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我们生活品质的改善,老百姓的饮食变好了,可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吃的东西反而变“坏”了!

看一下我们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对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给出了膳食建议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对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给出了膳食建议

1、少吃红肉,多吃白肉,

猪牛羊肉称为红肉,相对于禽类和鱼肉(白肉)的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正相关。
并且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红肉归为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级别(2A类),而加工肉类更是被归类为人类致癌物(1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一项长达16年的研究,对53.6万中年人的饮食和健康进行了追踪,结果发现,吃较多的红肉使得死亡风险增加26%
另外,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还与9种疾病的死亡率增高有关,包括了癌症、中风、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感染、阿尔茨海默病、肾脏疾病和慢性肝病。所以,指南建议红肉每天摄入量应少于75 g。

2、每天喝一斤牛奶或酸奶

发表在《柳叶刀》的的一项研究,每天摄入两份乳制品(一份指244 g牛奶或者酸奶、15 g奶酪、5 g黄油中的一种)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下降17%,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23%,中风风险下降33%。

所以,每天8杯水或许不如8杯奶,啊哈哈!

3、经常食用豆制品

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钾、钙等,我国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大豆蛋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指南推荐经常食用豆制品,成人每天摄入大豆25 g(相当于豆腐150 g,或豆腐干45-50 g)。

4、每周摄入280-525 g鱼肉

鱼类对心血管病的保护作用主要归因于Omega-3脂肪酸的含量。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并且饱和脂肪酸含量低。

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每周吃两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比如三文鱼、金枪鱼和沙丁鱼)。每周摄入的量达到225 g时,能降低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5、少盐

减少膳食钠盐的摄入不仅可预防高血压,也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应该在烹饪的过程中注意少放盐,控制用盐量,逐渐降到世界卫生组织(5 g/d )或中国营养学会(6 g/d)的推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