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好不好看的5个地方,具体指哪里?

文 / 心血管王医生
2019-05-14 19:58

王医生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前来学习,可是好像没学到什么有用的特别的诊断心脏病的简便之法。

王医生学艺不精,医术浅薄,在心血管临床工作学习了近20年,还真没有学习过各位大咖们讲述这些妙招新法。

我们在临床可能比较笨拙吧,王医生先把我们比较笨拙的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心脏病种类繁多,王医生把最为常见的几种心脏疾病,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失常包括慢性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可能一样。心悸、心慌、胸闷、气短、黑矇、晕厥、抽搐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但要判断是房早、室早、房速、室速、房颤、室上速、房扑、室颤、病窦、传导阻滞、快慢综合征等等等等,如此种类繁多的心律失常,必须行心电图检查,或进一步动态心电图或电生理检查。

第二、心衰的临床表现

左心衰:胸闷憋气,尤以活动后明显,如果加重会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端坐呼吸。

右心衰:双下肢腹胀,或腰部水肿,食欲减退,腹胀,尿少等表现。

第三、冠心病:

1、可以从头到胸部、腹部、肩膀、背部等等的疼痛都有可能是心肌供血不足,具体部位如下图,可以是牙疼,咽部紧缩感,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出汗,乏力,不能表达的不舒服等等。

2、都是发作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多于活动后发作,上楼,跑步,劳动后加重。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不缓解,那就可能是最严重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

这是我们在临床诊断心脏病的一个关键,也就是我们会根据这些描述结合查体,化验,检查综合诊断具体心脏病。

但要说看那五个地方,这属于查体。

无论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还是西医讲究:视触叩听!

无论是望诊,还是视诊,都在诊断的第一位,足见看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现在诊断一个疾病,很难通过看一下就知道什么疾病,只是临床体征能够为我们诊断提供更多的佐证,以便明确诊断。

比如捂着胸口,我们可以怀疑心绞痛;

比如捂着胸口大汗淋漓,我们怀疑心肌梗死;

比如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我们怀疑急性心衰;

可是您要说没有犯病,又能看出来是心脏病,就如刚才所说,那说明心脏病已久,已经表现在外表了。

当都有这么明显的外在表现,还需要看这些有什么用?这就是马后炮,因为这些表现比如:

1、嘴唇发绀,这种表现说明缺氧,而且是慢性缺氧。可慢性缺氧大部分患者是有症状的,会觉得各种不舒服,最终还是要看血气分析验证是不是真缺氧,临床上心衰最常见缺氧,可是缺氧也不代表一定是心脏病,只是可能是心脏病。

2、杵状指:手指外形像棒槌,指端膨大,也是因为组织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造成指端组织增生所致。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营养障碍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法洛四联症、埃波斯坦综合征等。还是不能肯定心脏病,而且出现杵状指一般都属于多年长期缺氧,这个只是用来反正我们的诊断的,对初期疾病的诊断没有意义。

3、二尖瓣面容:面部特征为两颧及口唇紫红,像运动完一样,这是风湿性心脏病,比较典型的一个表现,有的人确实可以通过这个表现早期发现问题,早期明确诊断。

但对于我们今天临床早期诊断心脏病更多的是先依靠患者的自我症状描述,然后结合查体一起检查化验来诊断的。这样更快,更早!

而看面容、看嘴唇、看手指,更有甚者看耳朵来诊断冠心病,要么只是验证我们已经明确的诊断,要么是无稽之谈。

这篇回答有点长,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心脏病最主要还是要看1、高危因素,2、临床表现,再结合查体、化验、检查来综合判断。

看身体的一部分只是查体的一部分,更多的只是验证作用,对于心脏病这么重要的疾病,我们更希望早诊断早治疗,验证只是后续的一个证据,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还有说中医就是靠望诊,可是您别忘了中医的心就不仅是西医的心脏。而且要结合闻问切。

好了,不多说了,就到这里。有以上不舒服尽早就诊,不要等到身体什么几五地方出现表现,要么不准,要么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