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要从儿童期防起

文 / 寻医问药网
2018-03-26 15:1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前列,且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它就像 血管中潜伏的杀手,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肾脏疾病等都与它有关。由于形成过程相当缓慢,多数病人最初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因此更需要提早重 视。

动脉粥样硬化要从儿童期防起

动脉粥样硬化的由来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进展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在中老年中较为常见,年龄越大,进展程度也会越严重。

我们全身的血管像一个管道系统,源源不断地把新鲜血液输送到心脏,供应营养。然而,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会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损害,血液中的胆固醇等成分在血管壁沉积增多,最终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一旦在血管壁形成像淤泥一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血管管腔越来越窄,影响血液的正常输送。时间越长,血管腔狭窄的程度就会越重,最终形成血栓,把血管腔全部堵住,引发脉管炎、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我们血管的结构相关。人的血管腔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血管内膜、血管中膜、血管外膜。血管内膜由一个个细胞紧密排列组成, 且细胞和细胞之间是有缝隙的,就像城墙砖一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可以透过细胞间的缝隙,沉积到血管内膜下。随着 时间的延长,有炎症的细胞将其包裹起来,之后就会发生纤维化,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由以上可以得知,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是胆固醇沉积,二是血管内膜不完整。一旦血管内膜受损,内膜细胞间的缝隙就会变大,加快胆固醇沉积速度,所以要让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变慢,一定要降低坏胆固醇,并保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

提防八大危险因素

1.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膜,研究发现,吸烟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明显高于同龄人。戒烟5年,患脑卒中的风险就能降到和普通人一样,戒烟15年能使冠心病发病风险和不吸烟者一样,所以什么时候开始戒烟都来得及。

2.饮酒。大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引起心肌梗死和脑卒中,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平时就不喝酒的人不推荐通过少量饮酒来降低心脏病风险,嗜酒者一定要控制饮酒量。

3.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较血压正常者高,而且血压过高同样会损伤血管内膜。所以,不能根据头晕、恶心等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每跳动一下都比普通人费劲,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负担太重就可能出现心衰。

4.胆固醇高。一定要控制血脂,将坏胆固醇指标降下来,定期到医院化验血脂,并通过加强运动的方式提高好胆固醇的水平。

5.肥胖。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这部分人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痛风以及某些癌症的机会也显著增加。

6.高盐饮食。中国人饮食最大的特点是无盐不鲜,认为盐放得少菜就没味道。然而,食盐摄入量增加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特别重要的一个原因。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必须从日常饮食着手,降低每餐盐的摄入量,推荐用量为每天6克。

7.缺乏锻炼。久坐、运动不足是现代人的通病,这导致肥胖率大幅增加,我国城市和农村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在直线上升。所以,必须加强运动,每周至少安排3~5次中等量以上运动,运动不宜过度剧烈,快走、慢跑、跳舞、游泳都是很好的选择。

8.生活不规律,睡得少。并不是睡够七八个小时就能称之为生活规律、不缺觉。生活规律是指每天作息定时定点。有些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凌晨两三点甚至四五点才睡觉,这会扰乱生物钟,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损,影响血管及全身健康。

从儿童期开始预防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缓慢、隐匿,可以长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在早期,常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据研究发现,一般人在20岁左右,即可开始有脑动脉弹性 逐渐减退的趋势,40岁以后逐渐明显,50岁以后会出现早期症状。为了保持正常生理功能,避免早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最好从儿童时期起就要开始预防,从小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