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院士研究肝病60余年,提示:3种食物升转氨酶过快,要少吃

文 / 未知春秋
2021-03-13 00:48
吴孟超,我国中科院院士,今年已经98岁高龄,凭借在肝胆领域的研究,被媒体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据有关数据显示,吴院士主刀救治约1.6万名肝胆病人,最长一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已长达46年,目前不少著名的肝胆外科医生,都是吴院士的学生。

凭借肝病研究的60余年,吴院士针对肝病患者提出了不少指导,并且一再强调提前预防的重要性。

目前对于肝病检测最常见的方式,是检查转氨酶指数。

转氨酶是肝脏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更是肝脏健康的“晴雨表”,所以当转氨酶升高时,代表肝脏或已受损,需要及时止损。

我国被称为“肝病大国”,有专家人士分析后,发现饮食问题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

注意:3种食物升转氨酶过快,要少吃

  1. 高蛋白食物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元素,需要每天补充,来保持身体的活力。

但“物极必反”,过量的高蛋白食物不仅不会滋养身体,还会对肝脏代谢造成负担,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诱发肝病出现。

2.高热量食物

高糖食物和高脂食物,统称为高热量食物。

这样的食物能够给人体带来充足的能量,但现代人往往存在“能量过剩”的情况,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自然会首先受到多余热量的影响,从而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3.高酒精食物

酒精和前面的两个都不同,它在经由肝脏分解的过程中,还会直接对肝脏造成损伤,如果长期饮酒,不仅会造成转氨酶过高,还会增加酒精肝风险。

但现代人应酬离不开酒精,在饮酒时记住3个原则,就能帮助有效降低肝损伤:

◆ 酒的种类不混着喝;

◆ 喝酒前后不喝碳酸饮料;

◆ 尽量减少饮酒量。

出现以下症状,是身体在提醒你:该养肝了

▶ 入睡困难,感觉焦虑难安;

▶ 皮肤出现不明红点,或褐色色斑;

▶ 手掌大小鱼际处颜色过红;

▶ 经常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 情绪长时间不稳定,一点小事也生气;

▶ 小便颜色浓黄,且泡沫经久难消;

▶ 突然鼻出血或牙龈出血。

肝脏的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被人忽略,对于肝病的“高危人群”,见一见经常对照上面几条自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养肝护肝,需要“一养一戒”,做得到转氨酶稳稳降

养:多喝芒纯根泡水,帮助肝脏进行排毒

养好肝,平时多喝些护肝芒纯根,可促进毒素排出,还能提高肝脏功能。

尤其是经常饮酒人群,更应该注意肝脏的养护。

芒纯根,是一款将葛根、栀子、枸杞、菊花、枳椇子等12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材搭配在一起的代茶饮。

常用于排肝毒、降肝火,促进肝损伤的修复,平时热水冲泡即可。

玉米须,玉米须多糖对四氯化碳损伤的肝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肝脏分泌胆汁。

枸杞,含有的多糖对于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促进肝损伤的修复,从而保护肝脏。

芒纯根另外搭配的葛根、栀子、枸杞、菊花、枳椇子等均是常用的养肝护肝的重要材料,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辨证论治进行科学搭配,泡水喝,养肝效果很理想

戒:戒掉伤肝习惯

生活中常见的伤肝恶习有:晚于10:30睡觉、经常酗酒抽烟、性格暴躁易怒、饮食油腻等,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性造成了肝功能损伤,所以想要真正的养肝护肝必须从纠正“恶习”开始,才能更有利于肝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