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分为这三种类型

文 / 医联媒体
2019-09-05 10:10
"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二对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乙肝五项,分别是1乙肝表面抗原(HBsAg)、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3乙肝e抗原(HBeAg)、4乙肝e抗体(抗-HBe)、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作为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乙肝两对半对于感染色现状及转归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1、4、5的阳性组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三阳。也就是说确定乙肝病毒感染,病毒数量少,病毒复制低下,传染弱。但是,e抗体不是人体的保护性抗体,不能长期存在。若半年以上还没有消失,HBVDNA阳性,说明病毒已经发生基因突变,乙肝145阳性,易导致HBVDNA变异。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分为这三种类型

乙肝两对半145阳性患者有两种不同类型,一个是HBVDNA阴性的表面抗原携带者,再一个是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其中,病毒阳性小三阳的危害在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所重视。病毒携带者大部分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机体处于免疫耐受期。这类感染者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应该定期检测和观察,时刻关注疾病进展。研究发现,少数携带者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疾病仍然处于进展阶段。数年后,一样可以进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定期复查、即使干预是这类人群必要具备的基本观念。

慢性乙型肝炎根据病情的严重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轻度肝炎病情较轻,可表现为反复头晕、厌食、乏力、恶心、肝区不适、尿色发黄、轻度肝触痛以及轻度脾大。也可以发现部分患者临床无任何不适,仅在肝功能检查时发现少许异常。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分为这三种类型

2、中度肝炎患者不论症状、体征或者实验室检查程度均在轻度与中度之间。

3、重度肝炎可出现明显持久的临床症状,比如乏力、腹胀、纳差、尿黄并伴有肝掌、蜘蛛痣以及脾大、甚至腹水。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关于慢性乙肝的治疗,临床主要是争取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肝细胞纤维化及坏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在确定并非是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以及未用过降酶药物之后,便可以采取抗病毒治疗了。IFNα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措施,数据表明,对于女性患者、病程较短的以及非母婴传播患者,本治疗方案疗效较好。但对于妊娠患者以及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严禁使用IFNα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分为这三种类型

综上所述,如果拿到自己的检测结果发现二对半145阳性,不要太过惊慌。乙肝两对半145阳性患者要进一步检查HBV-DNA和肝功能。并且,明确一点病毒是否阳性、肝功是否正常。如果肝功异常,就要及时治疗,切莫拖延就医,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