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脾功能亢进?

文 / 肝健康网
2019-04-30 20:25

最近有这样一位乙肝患者来咨询,患者55岁,大三阳状态,病毒7次方,转氨酶偏高达到90多,总胆红素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甲胎蛋白轻微偏高,这个时候开始服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治疗1年以后,病毒降低到4次,甲胎蛋白恢复正常,转氨酶仍轻微偏高,目前是50,但是白细胞、血小板持续减少。做B超后诊断是早期的肝硬化。

这位患者十分担心自己的病情,仍有相关指标异常,不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为什么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脾功能亢进?

首先,这位患者的转氨酶偏高,表示肝脏有炎症活动,属于活动性肝硬化。甲胎蛋白之前增高,在抗病毒治疗以后随着病毒定量、转氨酶的降低,也随着降低并且恢复到正常范围,说明不是肝癌。他的凝血酶原时间稍稍延长,说明肝细胞的合成功能受到损伤,但是还没有达到失代偿的程度。但是他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并且治疗前后都没有好转,说明有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脾功能亢进。

什么是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患者因为门静脉高压而导致脾脏肿大,因为脾脏肿大进而破坏血细胞,这就是脾功能亢进。肝硬化患者中有脾功能亢进的超过了30%。

脾功能亢进有何危害?

脾功能亢进可以出现血小板的减少、白细胞的减少和贫血。血小板减少会影响凝血,引起出血;白细胞减少会影响免疫功能,容易发生感染;红细胞减少则会出现贫血。脾功能亢进的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最为常见。脾越大,血小板减少越严重,但不完全一致。正常的血小板能生存9.5日,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血小板生存期缩短不到6日。明显的脾功能亢进容易胃食管静脉出血。

脾脏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脾功能亢进?

脾脏是由3-7支脾动脉进去供血,又有1支脾静脉离开脾脏流入门静脉。成人的脾脏重量大约是100-150克,脾脏有着重要的免疫和血液过滤的作用。

脾脏可以看作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结,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脾脏吞噬血循环中的病原颗粒,受病原刺激产生大量的抗体,脾脏切除的患者对细菌的防御能力会减弱。

脾细动脉和静脉窦之间有筛网构成,含有各种吞噬细胞。脾细动脉将血液倾入筛网,在它的裂隙间缓慢流动,衰老的血细胞在脾脏滞留中被吞噬细胞清除,进行血细胞的新陈代谢。

脾功能亢进后应该怎么做?

切脾是大多数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最终选择。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减少是因为肿大的脾脏破坏血细胞,并不是因为骨髓不能造血了,所以使用一些生血的药物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那些血小板不到50的患者,就需要破坏脾脏,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需要同时做脾切除和断流,就是在腹腔里面结扎去胃和食管外黏膜下的静脉。

切脾之后,血细胞常常会迅速上升,之后能保持在正常的偏低水平。但是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是不是能承受手术,肝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切脾后血小板增加过多,对于一些老年和卧床患者需要警惕静脉内血栓的形成;另外就是因为失去了血液过滤和产生抗体的脏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感染的情况等等。

为什么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脾功能亢进?

另外,如果没有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只存在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也可以进行部分脾栓塞手术,可以缓解血细胞减少,并且能保留部分脾脏的功能。

是否出现了脾功能亢进以及出现后应该如何面对,需要到正规公立医院就诊,在医生详细评估后作出判断和治疗方案。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