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亟需突破性疗法

文 / 经济日报
2018-07-23 20:05
肝内胆管癌亟需突破性疗法

肝病是我国的高发疾病之一,并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为改善肝病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携手仑胜医药日前启动“肝病与感染性疾病药物创新协作计划”,针对中国人群高发的两类重大疾病肝内胆管内皮细胞癌和耐药菌引发的重症感染,打造新药创制平台。

“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和东南亚国家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仑胜医药CEO姜灿文介绍,澳大利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30年来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了20%〜30%。亚洲国家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泰国, 胆管癌发病率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80%, 中国的发病率仅次于泰国。

解放军307医院消化道肿瘤科主任徐建明教授介绍,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仅次于原发性肝癌的排名第二位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细胞癌症状隐匿、恶性程度大、手术复发率高、化疗敏感度低、预后很差,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保守或未治疗无5年生存者。因此对肝内胆管癌的积极有效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肝内胆管癌早期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 与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相似, 大多数患者为体检发现, 多为肝内肿块产生的压迫症状, 上腹部不适、恶心等非特异性表现。当出现胆道阻塞时可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肿瘤晚期表现为乏力、厌食等全身消耗症状。

“肝内胆管癌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五种,分别是肝内胆管结石、病毒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寄生虫感染和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最高。已有研究结果提示肝内胆管癌推断是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上皮增生及生化、胆管癌四个阶段逐渐演变而来。”徐建明说,肝内胆管癌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肝左叶多见,与结石多发于肝左叶一致,直径1〜13 cm均有报道,多为单发,累及双叶者占 20%—25.8%。 对50岁以上、病史较长、反复胆管炎发作、短期内消瘦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可能。

现阶段肝内胆管癌治疗手段少,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常用方法是切除受影响的肝段或肝叶。术后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肿瘤边缘阴性、无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以及足够的有功能的残余肝脏。”徐建明补充道。

尽管目前已经有手术、系统性治疗、局部放疗及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肝内胆管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手术或系统性治疗后复发达50%以上,但二线治疗无标准用药推荐,现有药物总生存期不到8个月。亟需针对这一疾病的突破性疗法的相关药品,为肝内胆管癌患者带来临床创新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著名肝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名誉理事长庄辉院士表示:“肝病与感染性疾病药物创新协作计划”将依托国内外专家网络加速引进国际创新药物,并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新药创制的国际化,促进新药临床应用,有望为肝内胆管癌患者带来临床创新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经济日报 记者:吴佳佳 责编:武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