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降压药有哪些不良反应及对策?

文 / 执业药师百事通
2017-08-01 10:04

一般在治疗高血压时,心内科医生更多考虑的是药物疗效,而不够重视降压药物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尤其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伴发其他疾病时,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这时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本期问答:常见降压药有哪些不良反应及对策?

参考答案用药是一种医术,也是一种艺术。: 利尿剂不良反应

  1. 低钾血症由于利尿剂使肾脏排钾增多而引起低钾血症,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少数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平时注意摄入含钾、镁的蔬菜水果,一般不会引起,但在服药期间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则应及时检查血钾。如果血钾降低要及时补充氯化钾,并少吃含糖类食

  2. 现将常用的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简述如下物,多吃蔬菜水果。应定期监测血钾、钠等,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注意及时补钾。

  3. 低钠血症由尿钠排出增加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眩晕、嗜睡、思维混乱、多尿或少尿甚至无尿等,日常饮食较少易发生低钠血症。研究发现 [1],约 30%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血钠症的发病率高 5倍。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4. 低血压由排尿多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引起,表现为口干、乏力、晕厥等,尤其是与血管扩张剂一起用时容易发生。有些患者对利尿剂很敏感,常规剂量即可引起大量排尿。因此,用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适量饮水,适时测量血压,一般利尿剂不要与血管扩张剂同用。利尿剂引起大量排尿时可同时发生低钾、低钠和低血压症。这是一组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急症,应该提高警惕。

  5. 高尿酸血症服药后有些患者短期内血尿酸轻度升高,但小剂量长期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利尿剂一般不会引起痛风,但原有痛风病患者则可能诱发关节红肿等痛风发作。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最好不要用利尿剂。

  6. 血糖升高用氢氯噻嗪治疗 3周后,空腹血糖较用药前可能有所升高,故一般高血糖症及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用利尿剂。吲达帕胺能干扰部分病人的糖代谢,出现糖耐量异常现象,对高血压伴有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以上不良反应常在利尿剂较大剂量并长期用药时出现,小剂量服用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在应用利尿剂期间要多吃水果蔬菜及补充水分。若利尿剂与 ACEI或 ARB同时使用则可减少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7. 肾功能不全。不同利尿剂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血流灌注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肾小管坏死 [2]。当高血压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时禁用噻嗪类利尿剂,此时可用呋塞米代替。吲达帕胺禁用于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其缓释剂不良反应较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

1. 咳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同制剂发生率不同。多为干咳,较剧烈,对止咳药效果差,对这种咳嗽反应停药 1~3周便可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2. 高钾血症少数患者用药后血钾轻度升高,但不会引起严重高钾血症。在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则可引起重度高钾血症而发生严重后果。对长期血压未控制,尤其是病情比较重的高血压患者应先检査肾功能后再考虑是否应用此类药物。除低钾血症外,ACEI不可与氯化钾和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同时应用。

3.肾功能减退和蛋白尿由于 ACEI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使病情加重,故在用药后血肌酐升高超过基础状态的 50%,或绝对值超过 2.5 mg/L时应考虑停药,但对于高血压肾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得当可显著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及减少蛋白尿的排泄量。

4.皮疹及血管性水肿皮疹为药物变态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血管性水肿罕见,此反应一般在用药后 4周内发生,喉部水肿可影响呼吸功能,重者可窒息。服药期间如发生喉部总有阻塞感及呼吸不畅等症状时,要注意发生本病,应及时就诊。

5. 卡托普利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严重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样贫血改变,可使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增加。血管紧张素 II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除很少引起咳嗽外,不良反应与 ACEI类似,此药与 ACEI合用发生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在降压治疗中一般不宜与 ACEI合并使用。 钙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踝部水肿、脸红、头痛、头昏及牙龈增生,大多发生在用药后 1〜2年内,停药 1〜2个月可自行消退等。脸红、头痛、头昏由头部血管扩张引起,在继续服药 1〜2周后可减轻或消失。踝部水肿则常在服药较长时间后发生,且不易自行消退。这种反应虽然不影响疗效也无不良后果,但患者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故以换用其他降压药为好。如仍需使用,可加小剂量利尿剂,水肿会减轻或消退。另外,钙拮抗剂停药也可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兴奋、焦虑等停药反应,但发生率很低。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有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故对高血压伴有心动过缓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