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突然升高就是尿毒症预兆?不,这4个才是慢性肾病进展迹象

文 / 健康界
2021-05-12 09:17

有人说,血肌酐突然升高就是尿毒症预兆!其实这并不十分准确,血肌酐确实反映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当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肌酐逐渐涨到707μmol/L以上或肾小球滤过率缓慢降至15ml/min以下时,就可以诊断为尿毒症。可在句话里有两个关键词语,即“血肌酐突然升高”与“尿毒症”。其中血肌酐突然升高,多表明为急性因素引起的血肌酐升高,即为急性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其中尿毒症,则由各种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而来,最后导致无法逆转的慢性肾衰竭之晚期阶段。虽然“血肌酐突然升高”与“尿毒症”之中都有血肌酐升高,它们之间是有联系,但却有着本质区别。其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急性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另一个则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而且,绝大多数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并不是由急性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发展而来。比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与血容量不足有关的肾前性急性肾损伤、急性肾炎并发的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包括微小病变)并发的特发性急性肾衰竭等等,都会出现血肌酐突然升高,可是它们却很少或几乎不会变成尿毒症。只是有些情况除外,如本来已经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阶段,其基础肾功能已经很差,即基础血肌酐已经比较高了,此时若再出现血肌酐突然升高,就会容易发展成尿毒症。

因此,血肌酐突然升高,大多并不都是尿毒症预兆。如下这四种情况,才是慢性肾脏病向尿毒症逐渐进展的迹象。1.血肌酐缓慢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与血肌酐突然升高相反则是血肌酐缓慢升高,这往往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迹象。或许在较短时间内(如1-3个月以内)看不出血肌酐有明显升高。可放在较长时间内(如3-5个月以上),就能发现血肌酐是在缓慢上涨。有些慢性肾脏病进展迹象表现上血肌酐,可有些慢性肾脏病(如长期素食、体型消瘦及女性患者)进展迹象可以不表现在血肌酐上,而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或肌酐清除率(CCr)上,即患者的血肌酐一直变化不大,可GFR或CCr却在缓慢下降,这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迹象。因此,观察病情变化,不仅要检查血肌酐,而且还要检测或估算其GFR或CCr,以尽早发现慢性肾脏病进展迹象。2.并无明显失血,可患者的贫血却越来越严重定期检查血红蛋白,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越来越严重,进一步全面检查并未发现患者有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或其它部位明显失血,同时也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及影响血液系统的其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等,就要考虑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情向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方向进展。与慢性肾脏病进展有关的贫血多为肾性贫血,即由于肾脏结构损伤严重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贫血。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红蛋白,以观察病情是否在进展。3.之前加药尿蛋白居高不下,现在未加药反而不高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蛋白一直居高不下,达到中等量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之前加药治疗,可患者的尿蛋白仍居高不下。如此高的尿蛋白,必然会导致病情加速发展。可是就算慢性肾脏病在发展,患者并不会感觉到,在早期,化验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也可以看不到它们有明显异常。然而,肾病患者肾小球硬化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比例却会越来越高,这一比例从10%涨到30%,再涨到50%直至75%,患者的血肌酐都看不出来有明显异常。当这一比例再高到一定程度时,在未加用降蛋白药物的情况下,患者的尿蛋白反而降了下来。也就是说,当患者的肾小球硬化比例太高时,在影响排毒的同时,尿蛋白也漏不出来或漏出减少了。因此,在未加药的情况下,本来一直居高不下的尿蛋白反而降了下来,多为慢性肾脏病进展迹象,也需要引起重视。4.本来可以控制达标的高血压,现如今很难降下来长期未控制达标的高血压会伤害肾脏,导致慢性肾脏病继续进展,因此,就需要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就要给予积极的降压治疗,并力求将血压控制达标。一般来说,肾功能完全正常的肾病患者及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合并的高血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达标,或许仅需要一种(沙坦/普利类降压药)就能将血压降下来。有些肾病患者也可能仅需要用到两种降压药(沙坦/普利+地平类药物),也可以将血压降下来。当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难控制达标时,即使用三种甚至四种降压药(沙坦/普利+地平+唑嗪/洛尔+利尿类药物),患者的血压仍难控制达标,往往提示病情在加重,慢性肾脏病在进展。不要以为血肌酐突然升高就一定是坏事,及时治疗反而不会变成尿毒症。然而,如上四种情况,则需要肾友引起足够重视,这才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迹象。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