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容易发生猝死?平素都貌似健康!

文 / 健康界
2021-05-05 09:32

作者:金选医课

上个星期,株洲一房产中介董事长游先生拒绝入院并吐槽医生5天后突然离世的新闻,曾一度登上热搜榜,估计大家应该都有所听闻。

4月6日零点,游先生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告知他患有严重的心肌缺血,随时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需要马上住院,接受治疗。

但是,游先生不但不听医生的劝告,坚决拒绝治疗,签下“拒绝住院”的字条,还在朋友圈把医院和医生大骂了一顿,说老天爷不收自己。

可仅仅5天后的4月11日,游先生就猝死了,印证了医生的话。

据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这个数字远远高于自杀、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每天近1500个人发生猝死,并且抢救成功率不足1%。

猝死的人平素貌似“健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猝死似乎是指一个人突然发病,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死亡。

而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猝死绝大多数原因是心脏疾病引起。

心脏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死亡,表现为突然发病、迅速进展,多在起病1小时内死亡。而冠心病猝死则是发生心脏猝死最常见的病因。

其中,貌似健康者才是猝死的主力军,心脏在短时间内停跳(其实多为心室颤动,即心脏发生轻微而快速地收缩,无法有效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呼吸停止,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到身体和大脑,最终导致死亡。所以,有冠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衰的病人更容易发生猝死。此外,导致猝死的原因还有肺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

什么人容易发生猝死

很多人认为,猝死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我国猝死人群正越来越年轻化。现在的年轻人常有加班、过劳、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为心脏疾患埋下了伏笔。

吸烟、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暴饮暴食、用力排便等因素都可以诱发冠心病猝死的发生,其中吸烟是冠心病猝死发生最大的诱因。

吸烟时,心率会加快,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负担,都可以导致冠状动脉平滑肌痉挛收缩,心脏血流灌注减少,心肌细胞兴奋性改变,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增加。研究显示,吸烟可以增加男性冠心病患者猝死发生率10倍,女性冠心病患者增加4.5倍。

对猝死患者既往病史的研究发现,患者往往存在高血压病史,因此对于存在高血压的冠心病人,要在严格控制血压、合适选择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监测心电图,预防猝死发生。

还有研究显示,冠心病猝死多发生在上午7~11点。这个时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浆中儿茶酚胺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室收缩能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加。

也就是说,中青年群体,平时不注意身体和健康生活方式,早早患上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状不典型或不明显,没有定期体检,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加上吸烟、过劳、喝酒、熬夜、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用力排便的刺激,就有机会发生猝死!

猝死的五个信号

2020年1月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20-29岁的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达到15.3%。但猝死并非毫无征兆可言,身体常常会发出一些警告信号,只要我们抓住这些蛛丝马迹,及时就诊,还是可以预防的。

一是与活动相关的胸痛。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共同特点都是活动或激动后出现,诱发因素跟一般的肌肉痛、胃痛、牙痛不一样。

二是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如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以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三是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要及早检查治疗。

四是头晕乏力、心慌。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

五是黑蒙、晕厥。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尽快去医院查明病因。

猝死发生后急救很重要

猝死型冠心病的高危患者是可识别和预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的优化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等,都是冠心病猝死的预防措施。

而且,前面说过,猝死并不是指立即就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仍有机会将患者从死门关拉回来。

所以,平时出现过胸闷、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片。

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晕厥、濒临猝死的人,应该运用“黄金救援4分钟”法则,即当发现有人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时,判断为临床死亡状态,应立刻施救,并拨打120。标准的急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施救法,可使40%的患者获得心、脑等重要器官最低限度的供氧和初级生命支持,为进一步急诊入院获得高级生命支持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可以明显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和远期预后。如果现场有电除颤设备,及时进行电除颤,救治成功率更高!

另外,如果心脏有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该做介入就介入,该搭桥就搭桥,该入院就入院,千万不要像游先生那样,以为医生是在危言耸听,偏不信邪。

记住,通常情况下,医生不会对危急重症患者说谎,猝死离我们也不远,即使你看起来很“健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