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发生前有3次“报警”,一次比一次危急!牢记这些症状

文 / 浓由重健康
2021-03-28 18:49

心血管疾病是健康的重要“杀手”,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发生心梗。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约有800万心梗患者,2030年预估将飙升到2300万。

但是在所有心梗患者中,将近一半的人没有及时就医,然而一旦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37岁的王先生,前些日子经常觉得胸痛,但几分钟后症状就消失了,想着自己年轻,加上疫情期间不宜出门,他便没去医院检查。

可某天运动之后,他突然觉得胸痛比以前加重,且伴随胸闷、冷汗,还没来得及打120,人就瘫在地上了。经医生诊断,王先生是急性心肌梗死,虽然全力抢救,也未能留住王先生的生命。

心梗虽然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时抓住心梗的“报警信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梗的发生。

心梗的第一次“报警”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是心梗的第一次“报警”,因为长期生活习惯不良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受损,血脂等指标异常,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甚至心梗风险。

1、抽烟嗜酒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会损伤肺部,还可进入循环系统,损害血管内皮,促进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梗风险。

饮酒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或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使冠状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嗜酒会增加交感神经张力,造成血压升高,增加血管损伤风险,诱发心梗。

2、长期不吃早饭

有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的人,发生血脂、血糖异常的比例高于规律吃早餐的人,从而增加心梗等风险。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饭可能出现低血糖,严重时可伴随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3、爱吃高脂食物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每天适当摄入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运转。但如果长期大量食用高脂食物,不仅容易增加血液粘稠度,还会造成脂类物质沉积在血管中,久而久之,血管就会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影响血流,诱发心梗。

除肥肉、油炸食品以外,动物内脏、沙拉酱、桃酥、萨其马、蛋黄酥等食物的脂肪含量也不低。比如:猪肝脏的胆固醇含量为288mg/百克;沙拉酱的含油量约为80%,这些食物平时都要少吃。

4、长期吃素

既然高脂饮食不好,那是不是吃素就有利于健康了?其实也不是,很多素食者为了耐饥,会不自觉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也会转化成甘油三酯,增加高血脂风险。

此外,不科学地只吃素还会使运送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的脂蛋白合成减少,增加甘油三酯的积存,诱发脂肪肝等疾病。

5、高盐饮食

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血管泵出血液时会产生一氧化氮,起到放松血管的作用,顺畅血流。如果食盐过量就会阻碍一氧化氮的释放,妨碍血管扩张的能力,导致血压增高,增加心梗风险。建议每人每天摄盐不超过6g。

6、不注意口腔卫生

口腔不卫生,牙齿上就容易形成细菌的“大本营”——牙菌斑,细菌可以向牙龈、牙根方向侵犯,诱发牙周炎。

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牙周炎与高血压、高血脂等一样,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已经从粥样硬化的斑块中分离出了牙周致病菌。这些病菌可以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小板变性等,从而诱发心血管病。

7、不爱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一些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有益健康。但若长期不运动,不仅会影响代谢,还会使人的全身血管血容量减少,心脏功能减退,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30分钟以上。

心梗的第二次“报警”身体指标异常

心梗第一次“报警”的声音通常比较微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生活习惯没有得到改善,心梗就会发出第二次“报警”——身体指标异常。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属于代谢综合征,三者互相影响,任一指标升高,都会增加其他两项的危险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又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促进斑块破裂等后果,诱发心梗。

生活中,应积极遵医嘱用药,控制各项指标,并注意饮食少盐少油,适当多吃豆类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此外,专家也曾推荐过代茶饮,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C反应蛋白升高

C反应蛋白是反应体内炎症水平的一个指标, C反应蛋白升高,说明体内炎症增多,容易增加血管内膜损伤,或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从而导致血小板堆积,形成血栓,诱发心梗。

心肌缺血

正常情况下,心肌一般是不会缺血的,因为机体能够智能调节其供血量。如:剧烈运动时,冠状动脉会发生扩张,心肌供血量可达休息时的6~7倍。

如果心电图查出心肌缺血,很可能提示你已经患上冠心病了。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因为心肌的收缩与舒张离不开血液支持,而冠状动脉就是血液的来源之一。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心肌的血供必然受到影响。

心梗的第三次“报警”心绞痛发作

如果心梗的前两次“报警”都没有重视,就离心梗又近了一步,但此时还有转圜的余地,及时抓住心梗的第三次“报警”——心绞痛,仍然可以有效避免心梗的发生。

心绞痛是心梗最直接的“报警”,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心梗的前期信号,但很多人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次“报警”,因为并非所有的心绞痛都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痛。

部分患者心绞痛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牙疼、肩膀疼、后背疼、上腹疼等,也可伴随胸闷憋气、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眼前发黑等。如果已知自己患有冠心病,活动或劳累后出现这些症状,就要警惕心绞痛。

心梗的三次“报警”都与三高,血管有关!降“三高”,2020年要给自己定目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除了按时用药就诊,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日防“三高”、降三高”!

想要降血压、血脂、血糖,2020年开年之际,先给自己定下几个小目标吧!

药食同源的食材,能辅助降“三高”

除了药物和健康生活方式之外,很多名老中医都喜欢通过一些食材,辅助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

(1)葛根

据《神农本草经》载:葛根,味甘平,主消渴,具有清热除燥,生津止渴、降压降糖之功。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院长吴中朝教授曾介绍葛根,它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还能帮助调理冠心病和颈椎病。

(2)菊花

菊花富含类黄酮及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等各种微量元素,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等,是中老年人理想的降血脂饮品。《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还有降压的作用。

(3)陈皮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薏米

说到薏米,它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称号,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营养研究发现,薏米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糖、黄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薏苡仁多糖,能够调节血脂代谢紊乱的情况,帮助降血脂。薏苡仁多糖还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的情况,增加肝糖原,调节血糖浓度。

另外,薏米中的维生素E,还可以对抗自由基,保护血管健康,起到降压的效果;薏米中的膳食纤维、黄酮类化合物等物质,都有利于帮助改善“三高”问题。

(5)大枣

大枣的维生素P含量非常丰富,其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从而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血糖和胆固醇含量;中老年人喝红枣茶能保护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

有这样一种茶能把

葛根+菊花+陈皮+薏米+大枣

五种食材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之前有粉丝问:专家老师,我能不能自己买点葛根、菊花、陈皮、薏米、大枣,在家煮茶喝。在这里提醒大家,葛根薏枣茶功效很好,但不能瞎喝。这种茶重在科学配比,不同的药材搭配比重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搭配错了,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之前购买过的粉丝

坚持连续喝后好评如潮

他们都这么说

用户:赵*丽

我颈椎疼、血脂高,买了5盒葛根薏枣茶,刚喝了不到2星期,感觉效果还可以。另外这种茶,确实也不贵!

用户:周*五

我身体挺健康的,但身边很多人都得了三高,我也挺慌的。刚买了3盒葛根薏枣茶,每天喝点,以防万一,对身体也没坏处,最近感觉肠胃舒服很多了。

用户:张*平

我有糖尿病,一直为降糖所苦恼。我喝葛根薏枣茶之前,专门去医院问了医生,医生说这款茶确实能辅助降血糖。

用户:肖*国

我有痛风和冠心病。我看邻居在喝这种茶,买了两盒。

......

篇幅有限

以上只展示部分用户的售后评价

你是否也被三高所患绕?你身边的三高朋友是如何控制三高的呢?

欢迎写评论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