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高血压,医生却开出了4种降压药,开错了吗?

文 / 健康俏女人
2021-03-17 19:05

最近,有朋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小林,高血压需要吃这么多种降压药的吗?医生是不是开错了?这么多种药一起吃,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朋友是帮她老爸问的,也就是李伯伯。

李伯伯前年刚好被诊断出了高血压,但多次服用降压药降压效果并不好。于是前段时间朋友就陪着李伯伯来了省城的大医院,在经过多方诊断评估后,最终被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于是医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添加几种药物一起联合使用。

面对多种降压药,不仅朋友不解,李伯伯也担心,便来问我了。不过医生并没有开错,如果已经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确实需要多种降压药联合使用,通常是4种药物一起联用

那么,什么是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降压药很难控制的高血压。临床上,将使用了3种或以上降压药(包括1种利尿剂),在达到最佳使用剂量及积极生活干预情况下,血压水平依然高于目标血压值(<140/900mmHg)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

不过“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是需要排除多种干扰因素的,如:

1、服药依从性差:例如没有按时服用药物、随意更换药物、吃吃停停等,导致药物无法发挥降压效果,血压控制不稳;此种情况,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或是更换依从性更好的药物。

2、白大褂效应:即见了医生或护士,血压就升高,而在家里血压却不高的情况。因此为了排除这种情况,需要准确测量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家庭血压测量);

3、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引起:即是由于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类由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的治疗,通常需要的是去除病因,单纯服用降压药大多数情况下血压控制效果都不好。

4、没有加强生活干预:例如只服用降压药,却没有进行生活干预,饮食不注意,从而导致血压控制不稳。此种情况,需要的是加强生活干预,积极进行饮食控制。

5、没有使用利尿剂降压药或是没有调整到最大耐受剂量:这种情况下,通过加用1种利尿剂,或是调整用药剂量后,血压能够明显下降时,则也不属于难治性高血压。

只要在排除了像上述提到的干扰因素后,需要服用4种或4种以上降压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时,才能称为“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评估需要排除的因素很多,诊断评估都较为繁琐,需要再三排除确认,为的就是避免误诊,减少药物的服用。

多种降压药联用,需要注意什么呢?

1、尽量选择长效或固定复方制剂,减少用药次数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常见的三种药物联用通常为:普利类(培哚普利等)或沙坦类(厄贝沙坦等)+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等)+ 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等)。

在此基础上加用的第4种,通常是: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氨苯蝶啶、可乐定或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等。

这些药物的联用,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用。而选择长效或固定复方制剂,可以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提高用药依从性,并且可以较好控制一整天的血压。

2、注意用药顺序及用药时间,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何况是多种药物联合长期使用,更需要注意用药顺序,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为患者,可以将药物进行一一分类,贴好标签,例如:早上服用一类,晚上服用一类等。

在服用期间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好是能够将出现的一些反常情况记录下来。利于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

服用的降压药,常见不良反应:普利类容易出现干咳、高血钾等副作用;沙坦类容易出现恶心、高血钾等副作用;地平类的容易出现心动过速、头痛等副作用;而噻嗪类利尿剂则容易导致低血钾、尿酸升高等副作用;洛尔类的则容易导致失眠、支气管哮喘等副作用。

而多种药物的联合,可能会加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留意不良的出现。

3、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的监测

药物的长期使用,尤其是多种降压药的联用,可能对肝肾产生损害作用。因此在服用期间,最好是能够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监测。将药物对肝脏及肾脏的伤害降到最低。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多种药物的联用是必要的,但也一样需要加强生活干预,坚持饮食控制。

参考资料: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年2月第19卷第1期

2、《2020版加拿大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年第12卷第12期

3、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4月第2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