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风险高,但血压低危害却不低

文 / 健康家一
2021-03-12 00:30

在最近的门诊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低血压的患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现在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比较了解高血压的风险与防治知识,然而对于“低血压”这一概念,很多人知之甚少甚至是完全没听说过。有些人为了预防高血压甚至盲目地去吃降压药,认为血压越低越健康。所以相比于高血压,低血压的危害丝毫不低而且极容易被患者忽略,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关于低血压的症状与防治!

何为低血压?

所谓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而对于老人而言,低于100/70mmHg,就能诊断低血压。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达10%,并不少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低血压包括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两种。生理性低血压往往没有其他病因,只有血压偏低,而且没有低血压相关症状,各系统器官也无缺血缺氧,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然而病理性高血压则会有很多危害与并发症,有以下几种细分类别,需要引起患者高度重视。

病理性低血压有哪些类型?如何判断?

1. 关于体制性低血压,情绪不稳,体质瘦弱的老年妇女是高发群体,并且可能会有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平时的症状是头晕、心跳、乏力,在医院检查时极易被漏诊。这是因老年人心肌张力减弱,血管壁弹性丧失所致;

2.继发性低血压,常继发于急性失血、心脏病发作、慢性贫血、糖尿病、脑动脉硬化、中风之后等慢性疾病。病人容易感到嗜睡、虚弱、头晕以及视力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继发性低血压,如结核病,慢性肝病,肾病,重症糖尿病等;

3.排尿性低血压,最常见症状是在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后2-3分钟才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

4.药物性低血压,这种情况是由于患者服用了影响血压的药物后引起的。比如服用降压药如甲基多巴,胍乙啶、优降宁、安定类、氯丙秦嗪、奋乃静,双氢克尿噻、速尿、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均可能会诱发低血压;

5.体位性低血压,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改变到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的低血压病症。患者往往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等多种疾病均可能会诱发直立性低血压,而像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也是这种病症的高发人群。反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预示着心脏功能已有所下降,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做心脏详细检查。

低血压该如何防治呢?

对于病理性低血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1. 首先建议患者适当加强锻炼。运动锻炼可改善人体对血压的调节,有助于降低低血压发生的风险。但同时也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不建议做体位变动过大的运动,推荐步行、慢跑、游泳等运动项目。

2. 其次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不宜吃得过饱。餐后不要马上活动,可适当休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再站起行走或做其他活动。

3. 多喝水十分重要,每天最少要喝2000毫升以上的水。在洗热水澡时要事先准备好浴垫或小椅子,洗澡时坐在浴垫或椅子上,洗完后要适当躺一会儿再起立活动。

4. 外出时不宜久站,呈站立状态时要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另外,弯腰后一定不要突然站起,建议扶着墙或借助其它物体逐渐起立。不要过度憋尿,如果以前有过排尿晕厥的,建议要坐在马桶上排尿。

5. 大部分的升压药物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只应在病情特别严重的持续低血压状态服用。而对于生理性低血压,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不需要特殊处置。另外患者在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凡可引起头昏、头晕及低血压的药物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