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胸痛,翻身后心脏骤停,主任:别按了,给我一分钟时间

文 / 听李医生说
2021-03-08 18:34

52岁男性患者,姓冯。

2小时前,冯先生在公司开会,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没有任何征兆出现胸痛,而且是一来就非常痛的那种,像有石头压在胸口一样,感觉从前胸一直痛到了后背,差点喘不过气来,汗流浃背。

这是冯先生人生当中最严重的一次胸痛。

立即叫了120车。

恰巧公司附近就有医院,急诊科医生10分钟左右就到了现场,冯先生的胸痛似乎稍有好转,但仍然难受。

量了血压,双手臂的血压差不多对等,而且偏高,170/78mmHg。

然后立即抬上车,一刻也不耽误,直接回到急诊。

一个中年男子胸痛,而且压榨样胸痛,像石头压在胸口那样的疼痛,一定要首先考虑什么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这个年纪,这个工作压力,往往会有高血压,高血压又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一旦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有狭窄,心脏可能会缺血,缺血严重的时候会坏死,一旦心脏肌肉坏死,会出现剧烈的胸痛。

任何胸痛都是急诊科优先处理的问题。

路上医生也为冯先生拉了心电图,而且连续拉了两次,却没有看到明显的心肌梗死图形。

没看到心肌梗塞图形就否定心肌梗死诊断么?当然不是。患者胸痛才2个小时,不少人这时候心电图还来不及发生明显改变,所以得不停地复查复查,3小时,4小时后继续拉心电图。

一路回到急诊,直接进了抢救室。

冯先生神志还是清楚的,看到一路上的医务人员每个都是神色紧张、严肃至极,医生跟医生之间交流都说自己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要格外小心。

本来冯先生就紧张,看到医生这么严肃后自己也更紧张了。

一紧张,这血压就更高了。

既往有高血压的情况么?急诊科医生老马问冯先生。

有的,有几次体检发现血压偏高。冯先生皱着眉头,缓了一口气后回答。

最高血压多高,有没有吃降压药?时间多久了?老马一口气再问了几个问题。

自己量过最高血压是170mmHg(他指的是收缩压),有时候血压高,有时候又不是很高,加上工作忙,一直没有坚持吃药,只是血压高的时候会吃一点,快3年了吧。冯先生说。

活该,你有高血压还不治疗,你不发生心梗,谁发生心梗。老马板着脸,想把这句话说出去泼冯先生冷水,数落他,但话到嘴边就忍住了,此时此刻说这些于事无补,还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算了。

再说,现在还不一定就是心肌梗死呢。

几个手脚麻利的护士已经围了过来,迅速为冯先生接上了心电监护,接上补液,保持静脉通道顺畅。

给他抽血化验心肌酶、肌钙蛋白,还有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常规项目。老马开医嘱,告诉护士。

转过头,再吩咐身旁的规培医生,再给患者拉个心电图。

你要知道,不是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一来都有心电图异常的,有些人要等几个小时才会发生异常,这都跟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程度有关,要坏到一定程度心电图才能有所反应。另外,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肌酶、肌钙蛋白得多长时间才会升高?老马问规培医生。

规培医生稍微思索,说最早升高的是肌红蛋白,差不多发病后2小时就能升高了,因为它最敏感,但肌红蛋白不特异,升高不代表就是心梗,可能是别的疾病导致。而比较特异的指标是肌钙蛋白、心肌酶同工酶(CK-MB),其中肌钙蛋白差不多要发病3-4小时才升高,12小时才达高峰,CK-MB也差不多要好几个小时才会升高,1天内到高峰,3-4天就会恢复正常。

规培医生虽然不是心血管内科专业的,但是内科基础还不错。老马有点满意。

很快,心肌酶、肌钙蛋白结果出来了。

都是正常的,仅仅肌钙蛋白有很轻微的升高。

再次拉了心电图,还是没有看到明显的心肌梗死图形,没有ST-T段明显的改变。

冯先生现在的胸痛似乎有所好转了,但还是很痛,紧皱着的眉头稍稍有些舒展。

现在患者能诊断心肌梗死了吗?老马问。

还不能吧,虽然可疑,但证据不足。心电图、心肌酶都还不符合。规培医生说。

那应该怎么办?老马微笑着问。

继续观察,继续拉心电图,必要时再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规培医生脱口而出,看来平时没少学习。

还有呢?老马问。

监测生命体征。规培医生这回说得有点胆怯了。

还有什么?老马有些不开心了。

规培医生支支吾吾,没有回答上来。

患者胸痛这么明显,除了心肌梗死,就没有别的考虑了吗?如果他不是心肌梗死我们就一直等一直观察吗?不要去寻找其他的原因吗?老马声音提高了许多。看得出是真的不高兴了。

主动脉夹层?规培医生终于想起来了,小声说,要继续检查,排除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胸痛疾病,这些疾病一耽误诊,也会出人命的。

老马这才点头。

主动脉夹层,说白了就是患者的胸腹主动脉撕裂了,形成了假腔,稍不注意,血压就可能把整个动脉冲破,动脉直接破裂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大出血,不出两分钟患者就一命呜呼了。老马神色凝重地给规培医生解释。

那怎么区分患者是心梗还是主动脉夹层呢?老马又问,期间不忘瞥两眼患者的生命体征,还好,除了血压偏高,其他都还好。

主动脉夹层也会有明显胸痛,但它的胸痛是那种类似刀割样疼痛,而且经常会放射到后背,要诊断必须要做CTA。规培医生低声说。

那我们现在要不要做CTA(CT血管造影)。老马继续问。

要吧...要。

要还是不要?老马有点严厉。

要的。规培医生鼓起勇气说。

神仙都没办法肉眼判断患者有没有主动脉夹层,要诊断必须要做CT,所以对于胸痛的患者,尤其是你考虑有心梗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排除主动脉夹层,胸部CTA是必须要做的,腹部也要做,有时候夹层可能在腹主动脉,不一定在胸主动脉,都做了。做了CTA,如果没有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你才能放心地去处理其他病人。老马对规培医生谆谆教诲。

这时候冯先生的家属也来了,老马直接找他们签字,要同意做CT。

做CT之前,冯先生问老马,能不能用点止痛药,胸痛实在难受。老马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让护士给推了一支止痛药,这很重要,万一患者真的是心梗或者主动脉夹层,止痛也很重要,止痛能让血压降下来,缓解病情,否则患者可能因为疼痛剧烈而加剧夹层破裂等。

CT做完回来了。

结果也迅速回报,没有主动脉夹层,没有肺栓塞。

老马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纳闷了,那究竟什么原因让患者这么剧烈的胸痛呢?难道还是心肌梗死?毕竟CT看不到患者的心脏血管到底有没有明显堵塞的,除非专门做心脏冠脉的CTA。那就继续拉心电图、复查心肌酶吧,老马跟规培医生说。

老马把心内科医生也叫下来会诊,看看这个患者能不能收入病房继续治疗。

心内科医生来了后,冯先生的胸痛似乎又减轻一些了,问了病史,了解了症状,又仔细看了冯先生的几次心电图和心肌酶结果,说不像心肌梗死,最起码现在还看不出来,可以继续观察,病房暂时无床位。

既然不像心梗,那给个诊断啊。老马笑着说,像什么?

我也看不出来,心内科医生摊开手尴尬笑了笑,继续动态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学变化吧,说不定是个心绞痛而已,只要不是主动脉夹层、肺栓塞,那就还好嘛。

于是,冯先生继续在急诊抢救室观察。

1小时后,情况突发恶化了。

这出乎了老马的意料,老马当然不敢大意,一直盯着他,但也没想到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变化。

冯先生在翻了个身的时候,突然说头晕得厉害,紧接着说胸痛胸闷更厉害了,想吐,并且再次发生大汗淋漓、面色苍白。

老马立即给他复测了血压,天啊,仅有70/40mmHg!

出事了!

患者血压不高反低,这肯定是有大问题的。问题是,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低的血压?是不是心肌梗死了?或者梗死地非常厉害直接发生了心源性休克了?也就是说心脏一下子失去了泵血功能,血压自然就垮了。

赶紧抗休克处理,补液、使用升压药物,对症处理。

赶紧再重新拉了一次心电图,如果患者真的是心肌梗死,这时候必须会有比较典型的改变了,因为这时候距离第一次胸痛差不多有4小时了。

可是心电图依然没有看到典型的红旗飘飘之类的心梗图形。

老马有点慌了。

赶紧再次请心内科医生会诊。

同时出去跟家属说,患者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已经心源性休克了,非常危险,再次下了病危通知书。

这句话直接把家属吓瘫坐在凳子上。

心内科医生过来后,觉得不像常见的心肌梗死,但患者的确是短期内病情发生了严重变化,听诊心脏,似乎听到了一些异常的改变,但不清晰。可能真的是心脏冠脉堵塞或者痉挛,那就紧急做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吧,如果有需要,那就放入心脏冠脉支架。

只有把缺血的心肌救回来,人才有希望。心内科医生跟家属沟通的时候说。

一切准备就绪,开通了绿色通道,直接把患者推入介入室。

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生上了台。

台上的时候,患者的血压站稳了,用药的基础上能维持100/60mmHg,不至于像刚刚在急诊科那样摇摇欲坠,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评估患者的心脏血管情况。

本以为会看到明显的心脏冠脉狭窄或者堵塞。毕竟只有严重的冠脉供血不足才会导致心源性休克啊。

可结果恰恰再次出乎意料。

冯先生的几根冠状动脉情况都异常良好,并没有明显堵塞,其中有一条有轻微狭窄,但绝对不足以引起刚刚那样剧烈的病情变化。

心内科医生结束了手术,跟老马和家属说。

患者情况不稳定,不能再留在急诊了,心内科主任回来协助调整了床位,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安排了一个床位,让冯先生住进去,密切观察。

回到心内科病房后,冯先生的状况似乎好了一点,血压在药物下能维持。

但他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到底为什么会发生休克呢?几个医生紧急进行了讨论,心内科主任也皱起了眉头,大家还在商量,要不要再复查一次CT看看。

还来不及商讨出结果,护士又冲进来报告,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并且好像叫不醒了。

tmd。心内科主任直接飙粗口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啊。几个医生扭头就往监护室冲。

冯先生的血压再次降低到60/30mmHg,这么低的血压,患者当然会昏迷啊,大脑都供不上血了。

主任到了床旁,异常冷静,仔细查体,突然指着患者的脖子(颈内静脉)跟其他医生说,你看患者的颈内静脉这么充盈怒张,肯定是有问题的,要么是右心衰竭,要么是有大量心包积液了。

几个医生一致同意,但刚刚这个颈内静脉都没有这么明显的啊。颈内静脉会把大脑的血液汇集,然后回流入心脏。如果心脏出了问题不能及时把血压泵出去(比如右心衰竭或者大量心包积液等),血液就会堆积在颈内静脉这里,导致颈内静脉明显扩张,这叫颈内静脉怒张。

这是有大问题的。

主任刚想拿听诊器给患者再次听听心脏,护士就喊起来了,患者心跳停了!

一切变化太迅速了。

管床医生迅速移到患者床旁,马上心肺复苏。另一个医生准备了气管插管,三俩下就给冯先生插上了气管插管,护士推来呼吸机,连接了呼吸机,保证患者的通气氧合。

患者心跳停了。

抢救显得非常仓促,甚至可以说有些忙乱了。几个护士也是焦头烂额,取出了肾上腺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连续推注了2针。

你去跟家属沟通,主任神色严峻,指着另一个年资稍高的医生说。然后转头跟一个规培医生说,你去把彩超机子推过来,赶紧。

主任这时候就像冲锋陷阵的将军,虽然敌情紧张,但忙而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有度。

每个人接到指令后,都各自执行去了。

两个医生还在轮流按压,努力维持患者的每一次心跳、血供。汗水已经浸透了他们全身,但谁也不敢停。如果患者就这么没了,且不说家属这边过不去,他们自己也过不去,这可能又是一次医疗事故啊。家属如果要闹起来,那就百口莫辩了,即便以后胜诉,那也是惹了一身麻烦。

患者背后到底是什么问题呢?这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难道真的要等尸体解剖才能得出诊断么。

彩超机推过来了。

我猜他应该是大量心包积液。主任冷不防说了一句。你去准备心包穿刺的东西,赶紧。

主任亲自操刀,彩超机子探头贴近患者胸口,示意暂停按压。

哎呀!

果真如此啊!

彩超一眼就看到了患者的心包有大量的液体!

心脏已经不动了!

大家都异常惊讶,患者怎么会有大量心包积液呢。是不是刚刚按压的时候损伤了心脏导致出血吗?还是一开始就有心包积液才导致的心跳骤停呢。

主任语气飞快,说肯定是大量心包积液导致的心脏压塞,心脏被心包积液紧紧箍住了,根本没办法跳动,所以血液泵不出去,才会有这么明显的颈静脉怒张,才会有血压低,才会有休克,才会有心跳停止。

赶紧穿刺!主任跟另一个医生说。

心包穿刺!

只有心包穿刺,把心包里面的液体都抽出来,解除心脏的压迫,才有一线生机,否则患者必死无疑。

可是心包穿刺本来就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操作啊,稍不注意,针进入心脏,那就捅破心脏了,那就雪上加霜了。

没有比患者已经死亡更大风险了,患者已经跌到谷底了,还有什么比心脏停了更恐怖,赶紧穿。主任一边动手准备,一边说。同时不忘提醒其他医生再出去跟家属做沟通工作。本来这时候主任出去沟通最好,但他离不开身,他要亲自镇场子。

一切准备就绪。

别按了,给我一分钟时间。主任沉着冷静地说。抢救心脏停止的关键就是不停地胸外按压,最好不要停。但此时此刻,心包穿刺属于非常精确的操作,稍有误差都会捅破患者心脏,所以不能再继续按压了,按压会导致整个胸廓在晃动。

大家都屏气凝神。

主任大气不喘,持针直接对准剑突附近的穿刺口,噗嗤一声,针头破皮进入,缓慢进入。

大家紧紧盯着主任手上的穿刺针,如果有液体抽出,那就证明到了心包,深一分浅一分都不行。

出来了!一人惊呼。

果然有血液源源不断引出。

心包穿刺抽出血液,那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穿刺针进入了心脏,把心脏里面的血液抽出来了,这是最恐怖的情况,说明穿刺失败了,穿刺针进入心脏,这是要竭力避免的。第二,穿刺针穿到了血管,把血管里面的血液抽了出来,这也是要竭力避免的。第三,穿刺针进入了心包,而心包里面积累了大量的血液,所以穿刺针会抽出血液。

第三种情况才是现在大家希望的。

因为有彩超在旁边,在彩超的证实下,穿刺针的确是在心包里面,而不是在心脏里面。主任对自己的手感也颇为自信,说这肯定没问题,患者肯定是大量心包积液,而且积的是血液。

正常人的心包不应该有血液的。

只有一个解释,患者的心脏出血了,血液流入了心包!主任缓缓说。手上却不停歇,固定好穿刺管后,接了引流瓶,仍有暗红色血液源源不断流出。

赶紧继续按压,不要停。主任猛抬头说。

几个医生心领神会,继续给患者胸外按压。还好穿刺顺利,前后花了不到30秒。

一下子就引流出来了将近200ml血液。

主任脱下手套,怔怔望着他手下的几个兵在轮流按压。此时此刻,除了胸外按压,已经别无他法,就看患者能不能恢复自主心跳了。

幸运终于降临。

又按压了1分钟,管床医生开心地大喊:回来了!

主任看到这情况后,也终于深深舒了一口气。作为科室领头人,他见惯了生死,见惯了风波,但此时此刻,他的压力有多大,只有他自己能体会。

赶紧,联系心脏外科,我估计是心脏破裂出血,咱们这边先持续引流,但终归还是要开胸手术修补破口才会有生机。主任发话了。

患者胜在年轻,心包穿刺后引流出来血液,解除了心脏压迫,心脏顽强恢复了跳动,并且跳动铿锵有力。

心脏外科来了,医务科也来了。

外科会诊后,同意心脏破裂可能,但回顾了刚刚在急诊拍摄的CT,没有看到心脏破裂的丝毫迹象,决定紧急开胸手术探查。

如果有破裂,那就缝补。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手术,心脏手术几乎是所有手术中难度最高的手术。

家属没得选择,只能同意手术。

还好,事情较前有改善了,冯先生血压稳住了,人也清醒了。但心包引流管这里仍然有血液引出,血库也给力,直接派了6个单位红细胞,还有很多血浆,确保手术顺利。

心脏外科几个医生回来了。

手术室,无影灯亮起,麻醉医生顺利麻倒患者,建立了体外循环。

打开胸膛。

切开心包。

果然,几个外科医生细致寻找,在左心房发现一个0.5cm大小的破口,持续渗血。

真相大白了!

就是这个该死的左心房破裂口,心脏里面的血液从这个破口渗出来,填满了心包,才导致心脏压塞,才出现刚刚那一系列惊险的抢救。

外科医生顺利修补了心脏破口。

结束了手术。

住院3个星期,患者终于死里逃生。

最让大家担心的是,患者心脏停跳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虽然有积极抢救,但毕竟在心包穿刺的时候是没有按压的,当时大脑肯定是没有血液供应的,会不会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无人知道。

还好,经过观察和评估,冯先生恢复良好,没有发生担心的脑功能障碍表现。

不幸之中的大幸。

至于冯先生为什么无端端会发生心脏破裂,这么多医生一直在推敲,但一直没有找到可靠的病因。

而这个病例,也再次给急诊科医生提了个醒,对于胸痛患者,除了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这三个致命的疾病,还会有一个少见或者罕见的情况,那就是心脏破裂。

患者一开始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出血,只有胸痛,不会有明显的心脏压塞表现,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或者破口加大了,出血加快,那就可能瞬间发生心包填塞,性命堪忧。

果然都是在走钢丝的人。

包括冯先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