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高血压治好了?别高兴得太早,这种情况更糟糕,死亡率很高

文 / 虫虫谈健康
2020-11-25 10:05

前几天,王药师在楼下散步,偶遇了同单元的王阿姨。王阿姨见到我,高兴地向我讲述她治好高血压的“神奇事迹”。

自从得了高血压之后,身边的朋友都告诉我这个病是治不好的,需要一直吃降压药。我担心药物伤身,平时并不怎么吃药,也就是想起来才吃,最近女儿给我买了一台血压计,没想到的是,我的血压居然正常了,连续量了几天,血压都不高,我真是太高兴了,高血压居然痊愈了。

听了王阿姨的一席话,我很疑惑。作为一个高血压“老病号”,而且没好好吃药,怎么就痊愈呢?我询问王阿姨最近的身体状况,她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常感觉胸闷,喘不上气,稍微活动一会就累得气喘吁吁。说话间,我见王阿姨咳嗽得比较频繁,便仔细询问了一番。她说最近天气凉,可能是感冒了,经常在睡觉的时候咳嗽,需要坐起来才能好一些,吃了感冒药也不见效。

听完王阿姨的讲述,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建议她尽快去医院的心内科挂个号,并告诉她问题的严重性。当我再次见到王阿姨的时候,证实了我的猜想,她患上了心力衰竭。

高血压与心衰的关系非常密切。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损伤靶向器官,其中就包括心脏损伤。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心脏一直在向外泵血,满足身体和器官组织的血氧需求,由于血压升高,心脏在泵血的时候,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处于高负荷状态,做功增加,心肌就会变得肥厚并且出现纤维化,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衰。心肌肥厚的时候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也可以引起心衰。另外,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也会出现心衰。

一旦出现了心衰,心脏的射血功能就会下降,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引起血压降低。如果高血压病人,突然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往往提示心衰加重,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身体各脏器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心肌缺血、食欲下降、少尿、疲劳、乏力等症状。

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凶险,即使依靠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也会有25%左右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5年内死亡率高达50%。可以说,心衰的死亡率甚至高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死亡率。

高血压导致的心衰,往往不能治愈,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要将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如果可以耐受,最好降到130/80mmHg以下。在降压药的选择上,建议使用普利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或沙坦类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达到有效剂量并坚持服用,改善心肌重构,加强血压控制。

在降压的基础上,用强心、利尿、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比如地高辛、呋塞米、曲美他嗪等,最大程度纠正心功能不全,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具体药品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有些患者担心长期吃药会有副作用,只能说,是药三分毒,长期用药的好处肯定远远大于弊端,这其中的利弊权衡大家要清楚,而且临床上使用的一线降压药,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的发生概率小,症状轻微,只要规律用药,定期复查,便可放心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