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爱喝酒,而且戒不掉,会有什么后果?

文 / 养生细谈
2020-10-15 12:36

过量饮酒属于不良生活方式,不仅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还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饮酒,在增加血压达标率的同时,可减轻对心脑血管的损害。

那么,高血压患者爱喝酒,而且戒不掉,会有什么后果?

关于饮酒,部分高血压患者持截然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个观点的前半部分目前尚不能被认同,后半部分也无充足的证据作为支撑。

关于适量饮酒降血压,多数朋友是被表象被迷惑。部分高血压患者饮酒后血压确实会降低,但这仅为早期表现,他们并未监测后期的血压变化。酒精进入人体后可代谢为乙醛,乙醛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以致饮酒后短期内血压可轻微降低,但饮酒对血压的整体影响并非降低,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饮酒时间的延长,心率会逐渐加快,心脏收缩力逐渐增强,外周血管阻力也会增大,这些因素均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饮酒后的血压下降仅能反应早期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反而不利于高血压患者,因为血压下降后再升高,波动较大,会加重心脑血管损害。

关于少量饮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发现少量饮酒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少量饮酒有助于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部分朋友认为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但我们需要综合评估,少量饮酒即使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也会引起其它指标异常,除开会升高血压,还会升高甘油三酯、尿酸、血糖等,这些指标的改变均会加重心脑血管损害;虽然有研究指出少量饮酒可减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也有研究指出,长期饮酒可增加60-75岁人群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因此少量饮酒对心脑血管的影响需要综合评估,是否有益目前尚无定论。

因此,在血压方面,饮酒的带来的影响明确,饮酒可升高血压无可厚非,血压升高幅度会随饮酒量的增多而增加,男性每日饮酒量达到41g,女性每日饮酒量达到21g,属于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限制饮酒可使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获益,研究发现平均酒精摄入量减少67%,收缩压可下降3.31mmHg,舒张压可下降2.04mmHg,即使在少量饮酒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饮酒量或不饮酒,血压依然有获益空间。

因此,对于饮酒,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能戒酒者尽量不饮酒,不能戒酒者建议饮用低度酒,少饮用高度烈性酒,可减轻对血压的影响。戒酒困难者应注意控制饮酒量,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140g,女性不应超过80g。在此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酒精摄入量,而非饮酒量,二者之间的换算方式为:酒精摄入量=饮酒量*酒精含量*0.8。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若不能完全戒酒,在限制饮酒的同时改变其它生活方式,可增加血压达标率: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包括食用盐、高钠调味品、高盐食物等在内的钠盐摄入应低于6g;限制钠盐的同时可增加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可拮抗钠盐对血压的影响,同时应增加薯类、谷物等食物的摄入。

在肉类食物选择方面,应尽量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海鲜与猪牛羊瘦肉等,可适当增加鸡鸭鱼等白肉的摄入。在油脂选择上,尽量减少猪大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脂的摄入,植物油可代而取之。在运动方面,血压稳定达标的患者可每日运动半小时,每日运动5-7次,有助于改善血压,同时可改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对心脑血管的损害。在体重控制方面,肥胖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体质指数(BMI)超标的患者尽量将其控制在20-23.9之间,有助于增加血压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