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不高,为何也要吃降压药?原来,它是“护肾药”
肝有护肝药,胃有护胃药,那么,肾有没有护肾药?
其实,也“算是”有。
为什么说算是,还要加引号?
笔者并不想用“护X药”来称呼某一种药物,因为这个名字本身带着巨大的争议。比如护肝药,虽然在我国很流行,但其效果在国际上并不被认可;又如护胃药,虽然确有作用,但近半数情况下是被滥用的。
一旦被冠以“护肾”、“保肾”的名字,再优秀的药物也难免被别有居心的人拿来牟利。
所以提前打个预防针:不是所有肾病患者都能吃这一类“护肾药”。
纵观肾病药物史,有三次“革命”:
第一次是1948年问世的激素,很快获得了诺贝尔奖。
第二次是1959年问世的环磷酰胺,引领了随后30多年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历程。
第三次是1981年问世的卡托普利,随后ACEI和ARB成为了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基础药物。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护肾药就是第三次革命:血管紧张素抑制剂。
它包括两类: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名称中带“普利”二字。
2. 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名称中带“沙坦”二字。
普利/沙坦类药物作为降压药问世,应用几年后被批准用于慢性肾脏病治疗。不过,它们的说明书上并没有标注可以治疗肾病,所以很多肾病朋友会有疑问:“我没有高血压,医生为什么让我吃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以减轻肾脏的免疫炎症,同时解除肾脏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的三高状态,从而起到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常规降压剂量的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降低尿蛋白约15-20%;当用于肾病治疗时,需要用到足量,通常为2-4倍剂量,可降低尿蛋白约40%-70%.
先小剂量服用,同时在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剂量。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具体剂量视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
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是近三四十年来,肾内科应用最成功的一类药物。
所以肾病朋友们,如果医生开了普利/沙坦类药物,不只是在为你降血压,更是为了治疗你的肾病。不要以为它药不对症,或是以为它是无关紧要的药物,就拒绝它或是随便停药,当你几十年后发现自己的肾功能依然稳健时,你会感谢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