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术前的自我调节

文 / 麻醉MedicalGroup
2020-01-10 00:47

欢迎关注麻醉MedicalGroup,收看更多医疗行业爆料猛文~

临床中,我们发现高血压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而血压的波动,将严重影响病人的围术期安全。因此,才有麻醉医生常常紧盯着病人血的情况。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而高血压病理生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虽然看上去血压很高,但由于长期的血压高导致了血管弹性下降,血管自身舒缩已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推向更远的器官,加上中小动脉的痉挛硬化,更是让远端器官的缺血情况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下,势必导致远端器官或者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也就是说,单纯的血压波动并不是关键,器官损害是重点。当一个高血压病人的器官损害很严重的时候,意味着他的器官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比如,一个正常人的大脑可以抵御5分钟的缺血,而高血压病人的大脑由于一直处于供给不足的情况,因此可能缺血3~4分钟就会发生严重问题。

​为了减少围术期血压的波动,术前的调整血压至关重要。只有手术前将血压调整至稳定的水平,让缺血的器官得以恢复,手术中才能更好地抵御血压剧烈波动引起的危害。围术期血液剧烈的波动,不仅加速损伤器官,甚至直接导致器官衰竭。对于心脏或者大脑等重要器官,一旦功能出现严重问题,可随时危及生命。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更科学地调整血压呢?

1.要调整心态,降低对即将到来的手术紧张情绪。

可以说,绝大多数高血压的影响主要因素都是精神因素。很多发病初期的高血压,尽管血管弹性已经下降。如果精神不过于紧张,血压也尚能维持大致正常或者仅仅偏高一点。但是,如果此时遇到一些事,血压可能一下子就很高。因此手术之前一定要放松,不要过多顾虑,一切交给医生即可。

2.要调整作息时间

大量研究表明,术前失眠也是血压增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手术前一定要睡好,尤其是手术前一日最重要。如果睡不着,可以要求医生打针或者自行服用助于睡眠的药物。

3.要坚持用药

一定不要担心药物副作用而不吃药,还有的人认为一旦吃上降压药就停不下来。诚然,药物对人体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副作用。但相较于高血压对人体各个器官或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药物的副作用是不能比的。

​另外,很多人对于降压药的选择是非常不科学的:

1.有的人认为能把血压降下来就是好药

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血压,不是一定都要降到120以下。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偏高一点是比较好的:另一方面,有些药物对某些特殊人群并不适合。比如,有哮喘疾病的人,如果服用β受体阻滞剂就会诱发哮喘。

2.有的人看别人吃什么药也跟着吃什么药

这也是不对的,每个人的血压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服用的药物种类和搭配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医生,如果是重症高血压,我们建议不要单一服用一种药物,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搭配着吃。这样既可以减轻每种药的副作用,也更有效地稳定血压。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需要说明,很多人认为吃药一定要喝水。因此,当护士告知手术当日不能喝水的时候,降压药也不吃了。降压药起效需要维持一个平稳的血药浓度,才能够维持稳定的血压。因此一定要谨记,手术前的降压药一定要咨询医生是否能服用。如果可以服用,尽量要坚持服用。

欢迎关注麻醉MedicalGroup,收看更多医疗行业爆料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