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利尿剂降血压,要注意哪些?

文 / 医者良言
2019-12-20 17:13

利尿剂不仅可降血压,还可治疗心力衰竭等疾病;合理应用不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还可降低降低死亡风险。那么,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应注意什么呢?接下来,将为您解析。

血压升高有多种机制,钠盐摄入过多、水钠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增多属于其一。利尿剂通过促进钠离子排泄,减轻容量负荷,有利于降低血压。常用利尿剂有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强效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中效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弱效利尿剂。单独用于降血压时,很少使用强效利尿剂,主要以中效利尿剂为主。在降压过程中,需注意:

①利尿剂可引起代谢紊乱,包括血糖、血脂异常等,发生率与利尿剂用量相关,通常发生于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剂的患者,控制利尿剂的用量则可减轻对代谢的影响。以氢氯噻嗪为例,每日用量控制在6.25-25mg,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②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合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长期升高可能诱发痛风,增加肾脏损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噻嗪类利尿剂在降血压的同时,可能升高尿酸,增加痛风发病风险。因此,痛风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建议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换用其它降压药。


③利尿剂可引起血钾异常,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药物可促进钾离子排泄,长期应用可引起低钾血症;螺内酯、氨苯蝶啶等药物具有留钾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高钾血症。血钾无论升高还是降低,均可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使用利尿剂2-4周后应注意监测血钾。

④利尿剂单独应用时降血压作用有限,加大用量时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利尿剂通常与其它降压药联合应用,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降压药)、ACEI(普利类降压药)、ARB(沙坦类降压药)等,不仅可增加降压作用,还可减轻相互之间的不良反应;由于与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联用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因此肥胖、、腹型肥胖、糖尿病前期等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不建议联合应用这两类降压药。

综上,利尿剂通过促进钠离子排泄降低血压,强效、大剂量利尿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降血压时以中弱效(如氢氯噻嗪)、中小剂量(如每日6.25-25mg氢氯噻嗪)利尿剂为宜;由于利尿剂单独降压作用有限,因此常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如普利、沙坦、地平类降压药等,在增加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减轻不良反应。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