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吃久了就要换药?医生辟谣,血压能达标就不要换

文 / 心血管医生方厚民
2019-11-26 16:37

秋冬季节时常遇到大风降温的天气,民间谚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随着天气的变化,最近来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也越来越多了。有些高血压病友在问,“我吃某种降压药物已经有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了,吃这么久会不会在体内聚集更多副作用?“

“降压药吃久了,会不会产生耐药性,需要换降压药或更换降压方案吗?”

现在就来讨论上述这几个问题。

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存在“耐药性”的问题。

有些高血压病友总是担心服用某种降压药物时间久了后,就像使用抗生素时间长了,会产生所谓的“耐药性”。其实一般而言,耐药性主要针对抗感染药物而言。因为,细菌、真菌这些微生物为了让自己不被抗生素杀死,会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途径等办法产生一些“防御物质”,这样一来,原有的抗生素可能就会失效或者效果变差,就需要换成更加“高级”的抗生素才能起到和之前一样的杀菌效果,这就叫耐药性。

降压药物产生药理学机制和抗生素完全不一样,而且血压升高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不存在降压药物耐药的问题。

二、降压药物产生所谓的“耐药性”,实质可能是高血压在发展。

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某一种降压药物或使用某种降压方案数年后,可能会出血压控制不佳的问题,时常误以为是“降压药的耐药性”所致。其实更大的原因,是自身高血压在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会随着进展,血管弹性会逐渐变差。如果没有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上不节制,没有做到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平时又缺乏锻炼,就会导致血压相对之前更加升高。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看起来就像原有的降压药不能把血压降到正常,但实际上是高血压的发展使原有的降压药(方案)不适宜当前的血压变化了。

三、高血压目前无法根治。

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要由遗传背景、环境等后天因素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占整体高血压患者的大多数,少数为继发性高血压。科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率与年龄因素呈密切相关性。所以说,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的、逐步进展性的疾病,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根治,只能依靠降压药物让血压达标,同时尽量避免或延迟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高血压一旦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四、血压能达标,且没有不良反应就不必换降压药。

不同的高血压人群的降压目标有所不同。对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将血压降至<140/90mmHg;65~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80岁的老年人应降至<150/90mmHg。冠心病患者<14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应注意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压目标应<130/80mmHg。

临床上有5种降压药物都是一线治疗药物,分别是利尿剂(以氢氯噻嗪为代表)、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这些药物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组合来加强降压效果,抵消或者减少其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若血压可以达标,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无论原有药物吃了多长时间,均不建议换药。

五、高血压患者要做好血压的定期复查与自身健康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达数年或是几十年,在专科医师为患者制定好降压治疗方案之后,平时主要靠患者的自身健康管理。患者除了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参与适当锻炼外,还要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并且每天在家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掌握自身血压的变化情况。单纯的高血压,没有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情况,且血压控制达标者,建议半年到一年医院复查一次心脏彩超、胸片、心电图。对用药有疑问或是用药期间发生疑似不良反应的情况,应及时至医院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