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高血压病的早期信号及中医防治观

文 / 中医国粹
2019-08-13 11:23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想要防止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最主要的环节还在于早期预防。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与体质、情绪、生活失调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高血压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中医专家:高血压病的早期信号及中医防治观

高血压的早期信号

武汉国粹中医专家指出:注意以下异常现象,可早期发现高血压,以利及时治疗。

①头晕:

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②头痛:

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③烦躁、心悸、失眠:

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⑤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

⑥出血:

较少见。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约80%患高血压。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观

一、注重饮食

1.减少烹调用盐量,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摄盐量应更严格限制,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2.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低脂肪;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

3.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酱、虾皮、绿色蔬菜等;

4.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忌食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等,吸烟者应戒烟;

二、适当的有氧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

三、起居有规律

1.起居有常:古代养生家就认识到,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

2.劳逸适度:劳和逸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的辨证统一关系,二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地,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劳逸适度对人体养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劳逸适度对预防和治疗眩晕(高血压)固然重要。

3.居处及衣着适宜:社会环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已被大家所认同。而衣着适宜,可使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进行正常的热量交换,从而维持衣服内气候的相对稳定,达到保健的目的。

四、调摄情志

心血管系统对情绪的反应极为敏感。应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避免大悲大喜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