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降压药除了降压,还能保护心脏,但医生提醒:这6种人不能用

文 / 我快乐的小大夫
2019-07-15 23:48

“洛尔类”降压药物的历史

人们常说“洛尔类”降压药的学名叫β-受体阻断剂,1960s上市,代表药物美托洛尔。

人的肾上腺素受体分为 3 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激动可引起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加;

β2受体分布于支气管,激动可引起支气管扩张;

β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细胞上,激动可引起脂肪分解。

β受体阻断剂就是阻断上述的作用,引起与激动相反的效果,比如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支气管痉挛等。

β受体阻断剂目前分为三代:

1、第一代,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这一类药物不加选择的阻断三种受体,不但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还能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还干扰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降压能力不强,副作用却不少,所以这一类药基本上已被淘汰。

2、第二代,选择性的阻断β1受体,代表药为美托洛尔,其它还有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气管和血糖没有影响,是目前β-受体阻断剂的主力军,可优先选择。

3、第三代,也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但添加了α-受体阻断剂,拮抗了第一代药的副作用,而且降压效果更好,是β-受体阻断剂这一类药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代表药为阿罗洛尔、卡维地洛等。

β-受体阻断剂对心脏有额外的保护作用,对以舒张压(低压)高为主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使用。此外,对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精神因素占主要作用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

常用的“洛尔类”药物有哪些?

普萘洛尔(β阻滞剂) 10~20毫克/次 每日2~3次

美托洛尔(β阻滞剂) 25~50毫克/次 每日2次

阿替洛尔(β阻滞剂) 50~100毫克/次 每日1次

倍他洛尔(β阻滞剂) 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比索洛尔(β阻滞剂) 5~10毫克/次 每日1次

卡维洛尔(α、β阻滞剂)12.5~25毫克/次 每日1~2次

拉贝洛尔(α、β阻滞剂)100毫克/次 每日2~3次

最适用于合并有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快或有早搏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甲亢、焦虑等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人。

“洛尔类”药适合哪些人?

1、高血压病: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也适用于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妊娠的高血压患者。

2、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强的降低心肌耗氧作用,和拮抗儿茶酚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高室颤阈,抗血小板和减轻心脏血管损害,降低心肌再梗死率,改善梗死后左室重构。

3、心力衰竭:

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总体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心源性猝死以及心力衰竭恶化引起的死亡,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达到最大耐受剂量。

4、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窦速、房早、室早、房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速。

5、主动脉夹层:

内科治疗常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硝普钠,减少血流对主动脉的冲击,减少左心室的收缩速率以减缓病情进展。

6、心肌病:

在有症状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治疗,可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室充盈及舒张末容量最大化,改善心肌顺应性。β

7、遗传性QT延长综合征(LQTS):

β受体阻滞剂是当今对有症状的LQTS患者的首选治疗。若无绝对禁忌证,推荐终身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认为对于无症状的LQTS患者,也推荐应用β受体阻滞剂。

8、左房室瓣脱垂:

对于有症状的左房室瓣脱垂患者,β受体阻滞剂通常作为首选药物。

“洛尔类”哪些人不能用

存在下列情形者禁用或慎用β阻滞剂:

1、支气管痉挛性哮喘、

2、症状性低血压、

3、心动过缓(<60次/min)

4、二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5、慢性心衰合并显著水钠潴留需要大剂量利尿、

6、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要静脉使用心脏正性肌力药物等。

“洛尔类”药物和哪些药物合用药小心?

1、铝盐、消胆胺(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可降低其吸收;

2、酒精、苯妥英钠、利福平、苯巴比妥和吸烟均可诱导肝生物转化酶,从而降低脂溶性β阻滞剂的血浆浓度和半衰期;

3、西米替丁和肼苯哒嗪可通过减少肝血流从而提高普奈洛尔和美托洛尔的生物利用度。

4、维垃帕米、地尔硫卓和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此时使用β阻滞剂应谨慎。

5、经常可见到β阻滞剂和其他降压药间的累加效应。

6、吲哚美辛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可拮抗β阻滞剂的降压作用。

“洛尔类”药有哪些副作用?

总体而言,β阻滞剂耐受较好,但也可发生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尤见于大剂量应用时。

1、心血管系统:

(1)可造成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见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业已受损的患者,罕见于高交感活性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用药或慢性HF口服用药。

(2)可出现肢端发冷、雷诺综合征,伴严重外周血管疾病者病情恶化等。

2、代谢系统:

可掩盖低血糖的一些警觉症状(如震颤、心动过速),但低血糖的其他症状(如出汗)依然存在。

3、呼吸系统:

可导致危及生命的气道阻力增加,故禁用于哮喘或支气管痉孪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对某些COPD患者而言,使用β阻滞剂利大于弊。故COPD并非禁忌证,除非有严重的反应性气道疾病。

4、中枢神经系统:

β阻滞剂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疲劳、头痛、睡眠紊乱、失眠和多梦,以及压抑等。水溶性药物此类反应较为少见。患者的疲劳可能与骨骼肌血流减少有关,也可能与中枢作用有关。

5、性功能障碍:

一些患者可出现或加重性功能障碍。

6、反跳综合征:

突然撤除β阻滞剂是危险的,特别在高危患者,可能会使慢性心衰病情恶化并增加心梗和猝死的危险。

因此,如需停用β阻滞剂,应逐步撤药,整个撤药过程至少2周,每2~3日剂量减半,停药前最后的剂量至少给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