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无常,高血压患者如何稳定自己的血压

文 / 康兴镭射
2019-03-27 11:35

“今天26度,嗯,患上单衣吧!”“今天15度,把前两天脱下的外套穿上吧!”春季时刻都在上演着“穿还是不穿、穿多少”的尴尬选择。的确,春天乍暖还寒的时候,天气就像一个不讲道理的“女朋友”一样变化无常。天气可以任性变化,但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可不能放任血压跟着天气一样变化。

在天气变化无常的时候,高血压该如何稳定自己的血压呢?我们先来看看温差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曾经有研究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温差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加拿大医生观察到,降雪量和降雪时间对心梗病人入院率及死亡率有紧密关联,且这种关系在降雪后的第二天最明显,两到三天的持续降雪还会进一步增加心梗的可能。韩国学者在分析昼夜温度范围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入院率的影响中发现,昼夜温差每增加1℃,心衰和哮喘病人的入院率则分别提高3%和1.1%。

特别是老年人,自身调节功能又难以跟上突然的气候改变,面对短期内气候变化,承受力弱,机体还不能适应气候冷暖交替的变化,这样就会引起我们血管的痉挛,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就会导致血压的波动。突发温度变异会带来人体相应变化,例如血胆固醇、心率和血小板黏度均增加,则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一日内较大的温度变化可致人群中出现超额死亡。

如何稳定血压呢?遵守这3招可以让血压稳定不任性波动。

1、慢慢减少衣物、适当穿暖和些

一般来说,人体最舒适的体感温度是26℃,此时血压也最稳定。面对昼夜温差大的状况,高血压患者要顺其自然。最好提前看天气预报,对温度有个大概的了解,提前做好准备。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保暖,慢慢减少衣物,适当穿暖和些,保护机体阳气。当患者出门在外时,温度高了,可以脱衣服,但温度低了,可能就没有衣服添加了哦。

2、按时服药,因遵医嘱

在春季气温不稳定的时候,高血压患者更应该规律服用降压药,切勿自己随意调整药物的剂量。

一般情况下,夜间睡眠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压也会降低,大约在凌晨两三点最低。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在6点-9点时血压达到或者接近峰值。

遇到春季寒冷的早晨,血压上升的情况还会更严重,所以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谨遵医嘱。最好能够做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自己的血压的高峰及低谷的时间点,从而及时准确服用降压药来达到降压目的。

3、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饮食、作息是影响血压稳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饮食方面,要注意低盐高钾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注意劳逸结合,睡眠规律,适当运动锻炼;晚上应保证睡眠充足,做到“早睡早起慢起床”。

高血压患者在气温骤降及季节更替时,务必加强血压的自我监测。当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

独家专稿,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