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必恐慌的蛋白尿

文 / 北京医院肾内科
2018-08-28 00:19

前两天,门诊急冲冲的跑来一对母子,儿子只有十几岁,长得高高瘦瘦。妈妈很焦急的问我,大夫,我儿子尿里有蛋白,是不是得肾病了啊。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给他开出了一张肾静脉超声检查,回来的结果显示,左肾静脉受压,考虑“胡桃夹现象”。我耐心的跟病人解释,这种蛋白尿不必恐慌,把身体养胖一点,蛋白尿就能消失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尿蛋白阳性并不必恐慌呢?下面让我们谈一谈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首先,了解一下蛋白尿的定义。正常尿中有少量蛋白,一般≤150 mg/24 h,当尿蛋白含量>150 mg/24 h,或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反应即称为蛋白尿。但是,当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时均可呈阳性反应,称为假性蛋白尿。诊断蛋白尿,首先要排除假性蛋白尿。即便是真性蛋白尿,也并非都是病态,因为有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

那么,什么是生理性蛋白尿呢?生理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患者完全没有疾病的症状,肾脏也无器质性病变。生理性蛋白尿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常<0.5 g/24 h,多见于青少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功能性蛋白尿:是指机体由于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蛋白尿。在临床中颇为常见,据统计,在青年人其发生率可达5%。功能性蛋白尿本身无需处理,但应注意与肾脏疾病所致病理性蛋白尿相区别。短暂的循环变化可能是造成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诱发因素消失,尿蛋白也迅速消失。其中以热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最为重要。

1.1热性蛋白:在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早期出现的蛋白尿,随着发热减轻而消失。除蛋白尿外,尿中还可有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但红细胞较少见。尿蛋白量一般较少,<0.5 g/24 h。尿蛋白组成成分的特点是球蛋白增加,α2 球蛋白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在发热性疾病时,血中α2 球蛋白增加,并从通透性增强的肾小球滤出所致。

1.2运动性蛋白尿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这种功能性蛋白尿持续的时间与运动强度相关,通常在 24 h 内消失,激烈而长时间的运动(如马拉松等)所引起的蛋白尿可持续1~3 周,甚至 3 周以上,有时伴有轻度的血尿和管型尿,一般不引起肾实质障碍,尿内增加的蛋白质以白蛋白占主要成分。运动强度大时,分子质量较大的球蛋白相对地增加。

2、体位性蛋白尿或直立性蛋白尿 是指由于直立体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蛋白尿。发生机制可能与直立时左肾静脉受压(即胡桃夹现象),或直立时肾的位置下移,使肾静脉扭曲而至肾脏处于淤血状态以及淋巴、血流受阻有关,我们开头介绍的那个病例就是这种情况。有报道胡桃夹现象是青少年直立性蛋白尿主要原因之一。本症常见于青春期青少年,占儿童和青少年的 2% ~5% ,尤 其 是 体 型 瘦 长 者 ,通 常 尿蛋白 <1.0 g/d,>2.0 g/d 者罕见。其预后良好,随访 20 年大约有 80%以上尿蛋白消失,部分虽有尿蛋白持续存在,但血压、肾功能正常,预后良好。

那么,什么是病理性蛋白尿呢?这部分患者往往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其可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遗传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等,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痛风等。

因此,如果患者的尿液中出现持续蛋白阳性,要及时就诊,让医生来帮你判断。